氣候變航班密易釀空難 專家教逃生救命錦囊

2024年07月11日 19:3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今年全球發生多宗客機在飛行途中遇到氣流的意外,乘客輕則飽受驚嚇,重則頭破血流,甚至性命不保。有專家亦預測,隨着全球氣候變暖,未來幾十年嚴重湍流數量可能會增加一至兩倍。《東呼即應》找來專家等講述空難逃生錦囊。有專家建議上機時可預先留意逃生出口位置,在危險關頭應聽從機組人員指示;醫生則表示,客機急降容易導致頸或頭部受硬物撞擊,嬰兒和長者尤其容易受傷,建議帶嬰兒搭飛機要佩戴專用安全帶。
近月各地均發生多宗航機遇上氣流導致的意外,5月21日,新加坡航空客機遇上湍流,迫降曼谷機場,5分鐘急降近6,000呎,一名73歲英國老翁心臟病發死亡;上周一(1日),西班牙歐洲航空公司客機遇強烈氣流急降巴西,有乘客被拋到天花板,釀最少30人受傷。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統計,2022年發生的航空安全事故中,空中湍流高踞肇因第一;2023年觀察到空中湍流的報告多達3,800萬宗。從2009年到2018年,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航空事件與空中湍流有關。
香港專業飛行員協會主席張敬龍表示,氣溫上升及溫室效應令雲甚至雷雨雲去到更高的飛行高度,機師操控客機躲避時異常困難,加上現時空域非常繁忙,尤其暑假旅遊旺季將至,航班數目增加,有時客機未必可以避開涉事區域。
張解釋,湍流分為輕度、中度、嚴重,以及最嚴重的嚴重湍流,可能使客機在一至兩秒內下墜1,000至2,000呎,或急升100至200呎;另外,一般客機飛入雷雨雲時,機師看到有水分,便會避開這些地方,若出現晴空湍流,雷達則完全無法探測。他指出,當氣流去到機翼,令一邊機翼的升力較高、另一邊則較低,自動導航系統會將飛機保持在足夠的飛行高度,並立即修正至機翼,恢復平衡;但若飛行地區或空氣比較亂,客機受到非直線或側風吹襲,機翼未能及時平衡,客機就會左右搖擺。
張敬龍指,當整架飛機充滿煙霧,基本上難以看見安全出口位置,所以上機時可以先看自己的座位距離安全出口多少排座位,並留意座位上救生衣擺放位置,以及安全示範卡上標示的逃生門,遇到緊急情況時,最重要是聽從機組人員指示。他亦提醒行李切勿超重,否則掉下就會壓傷人。若發生意外,機上哪個位置存活機率最大?張指,可選擇客機中間位置,因機翼是全機最穩定之處,而機尾用以控制飛機高度及風壓較高,故是最顛簸的位置。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急症專科醫生楊小鳴稱,客機急降多導致頭頸受硬物撞擊,如行李艙打開掉下部分行李,會引致乘客頭部受傷,嚴重更會骨折;若乘客未有佩戴安全帶,亦可引致關節扭傷。他指,嬰兒和長者均較常見受傷,長者的肌肉協調性比較差,可能有其他關節問題,尤其若沒有佩戴安全帶在機上走動,突然遇到氣流急降時,可能會更易受傷;而一般兩歲以下嬰兒毋須購買機票,通常由父母抱着一起搭飛機。嬰兒坐在父母大腿上如遇上猛烈衝力,家長就會抱不緊令嬰兒墮下,可能造成嚴重受傷,建議家長讓嬰兒佩戴專用安全帶。
楊小鳴又指,部分乘客在機上因意外受驚,可能引發腎上腺素上升,令心血管壓力增加,有機會引致心臟病發。楊建議患心臟病人士搭飛機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扣好安全帶可確保安全,亦要留意機組人員起飛前的安全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