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代列車到Q車 由地下鐵到港鐵 45年來與港人相伴前行

2024年08月31日 09: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地下鐵碰着她,這句膾炙人口的經典歌詞,是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歌詞中的地下鐵也是港鐵公司過去的名字。如今港鐵已通車45周年,從1979年的第一代載客列車,到90年代後期的現代化列車(即「M車」),再到近年投入服務的市區綫新列車(俗稱「Q車」),每一代列車不但承載着不同時代港人的回憶,同時也發揮港鐵接載乘客暢通無阻地穿梭各區的重要使命。港鐵公司亦藉著通車45周年特別改裝一列現代化列車,將車頭重新換上第一代載客列車紅、白色的標誌性設計,配以通車初期地下鐵路的標誌,化身成為期間限定的「四十五周年主題列車」,由即日起至年底巡迴多區與市民見面,讓市民感受鐵路45年來的發展。
1979年10月1日,本港第一條地下鐵路路綫通車,最初期只有石硤尾至觀塘站一段的9個車站投入服務。當天服務乘客的為英國列車製造商「都城嘉慕」為當時的地下鐵路公司研發及製造的第一代載客列車,這款列車隨後亦行走於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現已成為港鐵歷史最悠久的列車。當時的第一代載客列車並無電子報站系統,而是採用紙本路綫圖,乘客要聽靠廣播才知道即將到達的車站。至於座椅則為鏡面質地的平滑式金屬座椅﹐扶手則是深啡色的波波扶手,配以橙黃色車廂天花及光管照明,是不少「70後」港人的集體回憶。
為了向乘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港鐵在1997年至2001年間進行了一個龐大的工程,陸續翻新第一代載客列車,將列車改裝成俗稱「M車」的現代化列車。列車上設有現代化的設備,而經典的紅、白色車頭設計亦更換成銀灰色。
翻新列車時,港鐵參考了乘客的意見及運用新科技,所以「M車」提升並引入了多項新車廂設施,例如引入了嶄新的閃燈電子路綫圖,取代傳統的紙本路綫圖,閃燈電子路綫圖可以實時顯示列車即將到達的車站以及車門的開啟方向,乘客不用倚靠廣播都會知道自己即將抵達的車站,因此廣受乘客歡迎。原本的平滑式座椅,則改成凹凸的防滑座椅,讓乘客坐得更舒服;同時亦在每卡車廂加設多用途空間,可以放置輪椅,方便有需要的乘客使用。至於扶手設計,則由球狀的波波扶手,改成三角吊環式扶手,方便乘客「緊握扶手」;扶手的顏色亦改成紅色,使乘客更易見到扶手的位置。即使在「M車」陸續投入服務後,港鐵仍然積極提升車廂設備,例如在車廂內引入嶄新的「資趣台」電子資料顯示板,為乘客提供列車即時訊息及最新的新聞消息和資訊。
最𣂺於2022年投入服務的市區綫新列車,亦即「Q車」,更進一步應用科技及實踐環保理念,例如改用動態路綫圖,提供更多的車務資訊,車廂內的照明系統亦全面使用LED照明。另外,車廂亦加闊門邊企位,每卡增加一倍以上的吊環扶手,並設有人體工學設計座椅。列車更配備「智能伺服器」,可以實時遙距監察列車狀況,有助大數據分析加強列車的預防性維修,推動「智慧鐵路」。
轉眼間,港鐵已服務港人45年。港鐵為紀念這個重要里程碑,今年特意改裝一列市區綫列車,化身「45周年主題列車」。主題列車設有兩大主題車廂,分別為「回憶」主題車廂,以及「連繫」主題車廂。當中,「回憶」主題車廂(第一、二、七、八卡)的「波波扶手」、經典橙黃色的車廂天花、燈光偏黃的懷舊照明等都是第一代載客列車的經典設計,乘客踏入車廂的瞬間,仿如重回通車初期的歲月。而「連繫」主題車廂(第三、四、五、六卡)則是由香港著名漫畫家利志達重新演繹由已故漫畫家王司馬在七、八十年代所創作的經典漫畫角色《牛仔》,為車廂設計多款《牛仔》父子造型,展現鐵路多年來的面貌演變。
「45周年主題列車」由即日起至今年年底,行走觀塘綫、港島綫、荃灣綫及將軍澳綫接載乘客,巡迴多區與乘客見面,讓乘客可以細味45年來與鐵路相伴成長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