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研究指,離異父親往往面對親子關係和家庭角色的困擾。
去年本港有超過2萬對夫妻申請離婚,數字繼2019年後再創新高。有機構今日(13日)發表全港首個有關「非同住離異爸爸的父職經驗」的研究結果,指婚姻離異對男士造成親子關係和家庭角色的困擾,不少失婚爸爸承受巨大情緒壓力,盼有關研究能喚起社會對離異家庭及非同住離異父親的關注。
家福會於2020年展開針對非同住離異爸爸的父職經驗的研究,以簡單問卷訪問年齡介乎30至65歲的53位離異父親,包括正在經歷或將要經歷離婚程序、或已經和子女的母親分居的非同住爸爸。結果顯示,在10分為滿分的自評其情緒壓力當中,平均值為7.73分,中位數達8分,反映非同住離異父親承受相當大的情緒壓力。壓力原因涉家事法庭處理離婚的冗長過程、要付大額贍養費卻遇上減薪等經濟條件轉變等。
有受訪者指前配偶拒絕合作,或發現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變得負面、子女態度冷淡、因見面太少無法持續地建立親子關係。部分離異父親直認在共享親職的過程中,須不斷爭取探視機會,構成精神壓力,例如會失眠,甚至有自殺念頭。
家福會指出,社會應視離異父親為共享親職的重要持份者,但處理離婚創傷和關係矛盾需要時間,要離異夫妻共享親職,需要彼此不計前嫌,甚至要分工和合作,避免為子女帶來傷害,團體呼籲社會關注離異父親,及其子女和前配偶等家庭成員的精神健康,預防出現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