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被绑感不适失尊严 安老院推“自立支援” 减约束自理力重唤

    新聞觀看次數:22.7k
    香港時間
    03月17日(一) 02:0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有安老院引入自立支援首年,便有22名长者能“自立”。(李志涌摄)
    1/5
    在安老院舍之中,部分“难搞”的长者会被“绑”,尤其容易跌倒、患脑退化等的长者,预防他们跌倒、自残等。不过,这种“约束”除了令长者机能渐差,更损害他们的尊严及精神健康等。业界建议引入“自立支援”概念,提倡不约束及要饮水等的“3不、4要”,与长者及家人因应需要商讨减少约束的做法,并加入物理治疗等训练,令长者逐步回复自理能力。有院舍近年试行后发现,跌倒的长者数量减少,更有多名长者能“自立”。业界称现有近100间院舍参与,目标今年内增至300间。
    现时曾因病或意外入医院卧床的长者,一旦转送至安老院舍。他们大多会被维持在医院出院前的照顾模式,包括必要约束措施,例如要求长者穿上约束衣或绑约束带等,避免有神志不清的长者自行落床而跌倒受伤,或长者因不适而拔走维生仪器,甚至自残等,亦方便前线照顾人员的工作。不过,被约束的长者不仅会感到不适,长期约束亦会令他们渐失自理能力、失去尊严及幸福感,甚至丧失生存的希望。
    日本近年提出“自立支援”概念,提倡安老院不止护理长者,亦要因应长者个别需要,制订专属的复康方案,期间要减少长者被约束、卧床、及使用尿布,以及推动长者要饮1.5公升的水、均衡进食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做运动和排便,亦要转介不同的专业治疗,例如物理治疗师会训练长者下肢提升肌力及平衡力;护士及护理员则训练长者如厕,协助他们增强自理能力。
    获社会福利署“院舍券”资助的颐和园护老中心(九龙)去年正式推行自立支援,目前有120位长者住院,逾90%需要中度至高度照顾。院长魏振青分享,实施一年间已有22名长者由卧床或需坐轮椅,经训练后能步行。他提到,院舍前线员工会在照顾期间发掘合适的长者,了解其需要及意愿,再经全院上下商讨支援方案及获得长者家人的认同,才应用在长者身上。
    魏振青续指推行自立支援时,舍内的护理员、复康治疗人员、护士及营养师等逾10人均要“落水”跟进参与长者,但指会先“用尽”现有资源推行,重点在于改变人员的照顾思维,在日常工作流程稍作调整配合。因此虽然经营成本及人力资源稍增,但亦不会转嫁长者。他另指,其院舍长者跌倒的个案宗数由2022年的65宗,去年大减72%至仅18宗,认为情况反映新措施的成效。
    银创基金会正草拟《安老业减约束约章》,目标有300间院舍参与,共同推动在院舍及社区实践“自立支援”照顾模式。主席陈静如透露至今已有近100间院舍承诺签署,占整体院舍约10%。她认为获资助院舍有较多资源,可是对此的认知并不多,因此将在本周六(22日)举行的减约束启动礼,邀请全港安老业界员工及管理层等超过120人参与,包括体验被约束、包尿片,期望能令同业将心比己,设法改善院舍长者的生活质素。
    部分“难搞”的长者在院舍会被“绑”预防跌倒、自残等。(李志涌摄)
    业界建议引入“自立支援”,令长者重拾自理能力及尊严。(李志涌摄)
    魏振青(右)指试行自立支援后,跌倒的长者数量大减。(李志涌摄)
    陈静如(左)称至今已有近100间院舍承诺签署《安老业减约束约章》。(李志涌摄)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