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衛生署為「1+」新藥申請人提供會面諮詢服務。
1/2
政府前年11月起實施「1+」新藥審批機制,加快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新藥審批,計劃今季內為首批申請人,提供會面諮詢服務,包括定期舉辦簡介講座,介紹「1+」註冊申請要求及最新資訊,首場講座將於本月31日舉行。署方將於6月推出藥物註冊工作坊,亦將於9月至12月,推出新藥註冊申請前會議。衞生署表示,簡介講座及藥物註冊工作坊為免費服務,新藥註冊申請前會議則會研究收費,以收回成本。
衞生署指截至本月中,1+機制接獲來自逾110間藥廠,逾400個查詢,當中大概一成半是口頭查詢,八成半為書面查詢。他指,留意到藥廠尤其海外公司對機制不太熟悉,亦未必可到香港進行查詢,因此衞生署將推出新藥註冊申請前會面諮詢服務,以提升申請效率。
另外,衞生署將於6月舉行藥物註冊工作坊,為本地藥物規管事務人員提供專業意見,亦會在9至12月舉行新藥註冊申請前會議,個別約見有需要公司,或已有產品取得許可的申請者,預先為他們分析產品試驗人群,及審視所提交的文件是否符合條件,提高文件質素及處理效率。
署方補充,簡介講座是向有興趣的持份者,包括藥廠、進口商、代理、經銷商等簡介香港藥物註冊和1+機制的基本要求及流程;工作坊較為實務,對象聚焦藥企內負責規管事務和協助公司遞交註冊文件的人員,以及會提供註冊事務顧問服務的公司人員;註冊前諮詢會議是專門為藥企已具能力生產藥物及/或該藥物正尋求或已獲得參考國家藥物監管機構上市許可,並有意向及計劃在1+機制下遞交註冊申請的人士/公司,以個別舉行會議的形式,作出初步審查及就申請提供意見,以期望加快審批時間和註冊,提質提效,達致好藥港用。
署方稱,「1+」機制自實施起,已有11款藥物獲批註冊,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指定患者的高血鈣症、慢性腎臟病引起的貧血等不同疾病。

機制實施至今有11款藥物獲批註冊。(陳德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