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社媒世代助長容貌焦慮 太在意他人評價不能自拔

    2025年03月27日 19: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社媒世代下,很多人有容貌焦慮,隨着社交媒體盛行,不少人會影逾千張照片,僅挑選最美的來展示,無形中產生了「睇like做人」的心理壓力,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有人更會為了取悅自己重視的人,去接受醫美手術。雖然注意儀容並不是錯,但一旦過分極端地鑽牛角尖便不好了,有些容貌焦慮嚴重的人士,甚至會因長了顆暗瘡便不敢外出。就着容貌焦慮,《東呼即應》以專題作探討,希望幫到大眾在社媒世代裏,避免有容貌焦慮的煩惱。
    「貪靚」乃人之常情,34歲的芷橋曾為了討前男友歡心,花近10萬港元開刀整容。她表示之前遇到一個男友,對她的外表有很多批評,那時候恰好是她最胖的時候,前男友甚至在街上向她稱「街上女孩都比你漂亮,上圍豐滿又比你瘦。」那時段令芷橋感到自我價值低落,出街時所有女孩較自己美,甚至看見其他女孩時會哭,之後覺得不妥就減肥,在一年半內減了50磅,惟仍覺得不夠,於是決定整容。
    芷橋表示,一開始她只是做一些微整容,但因所有微整容都要持續做,於是把心一橫去台灣整容,一共花了10萬港元整了眼鼻和嘴,臉也做了整容,諷刺的是「前任」在整容前提出分手,後來再復合一起一年多,但最後都分手收場。芷橋續指,她會對於其他人比她好而感到很焦慮,特別是當時價值觀是圍繞着前男友,所以很在意他的評價,亦令芷橋很辛苦、很不舒服。她更指那時期每天都在哭,覺得沒有外表所有東西都會歸零,她亦有尋求心理輔導,慢慢將她抽離狀態,以及疏導情緒,亦會以看書等方式應對個人情緒。
    現剛完成哲學系碩士課程的芷橋心態上亦有所改變,她表示改變了信念,對他人評價等不再在意。現與現任男友拍拖,她雖然仍有少少看樣貌,但在這段關係中,最重要是如何有信心男友不會離開她。芷橋認為與男友相處很開心,令他擁有很開心時刻,具深度談話內容,而他在其他女孩身上找不到的,就是她的自信。
    香港心理學協會會長劉英健則指出,容貌焦慮可以分為幾類,一種是會花時間在照鏡上,另一種是不花時間在照鏡,因為見到鏡都害怕,變相有兩個極端,而最大挑戰是影響工作、學業或關係,當到此地步甚至會完全不能運作,就會給予標籤「確診」。他續指,有一些個案會花很長時間在洗手間上,並影響了工作,且會經常遲到甚至請假缺席,再極端的情況就是整容,次數亦會頗多,可能臉部彈性不夠好時又做小修小補。
    劉英健認為,大眾平時影相放上社交媒體,以按讚指數作為一個反饋,究竟相片可以與否,全部都是美與不美,沒有中間位。社交平台既定審美觀變得會觸發容貌焦慮症患者,譬如在香港透過廣告,或社交平台視覺上圖像,已經灌輸了甚麼是美,不論男士女士都受影響。但有趣的是如去其他國家文化又不同,如一個稍為瘦一些的人去了崇尚健碩身形為之美觀的國家,又可能會覺得不美,所以其實是由文化引起何為美的定義。
    對於一般患上容貌焦慮人士,劉英健建議身邊朋友如果感覺到當事人有容貌焦慮,可能可以提醒他,「我們都感覺你好像很緊張自己樣貌,其實你不錯」等,多些正面的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