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黑色塑料含有毒物質 在家煮食也可致癌不育?

    新聞觀看次數:79.2k
    香港時間
    03月29日(六)
    20:44更新17:20建立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視頻觀看次數: 73.2k
    最近有外國研究抽檢200多種黑色塑膠產品,包括廚具、即棄托盤及兒童玩具等,發現當中85%含有濃度超過歐盟標準的「阻燃劑」,不但致癌,更會干擾內分泌,對甲狀腺、神經、生殖及發育系統構成毒性。有學者向《東呼即應》稱,阻燃劑無色無味,容易沾在食物上,而黑色塑膠更是由多種人造顏色混合而成,毒性更強。有環團亦指,回收得來的黑色塑膠不少來自電子產品,若不在源頭分揀,到後續製造過程便無法分離。
    環境科學學人梁浩文表示,阻燃劑在塑膠中很常見,因塑膠的沸點低,遇熱會變形或釋出有害物質。阻燃劑能提高塑膠的耐熱性,減少變形,且在起火時延緩燃燒,亦能令塑膠的表面更美觀。然而,餐具等塑膠產品中,約有80%至90%會添加阻燃劑,該物質無色無味,沒有刺激感,很易沾在食物中,吃落肚也難以察覺。他續指,幾乎所有塑膠都添加阻燃劑,其中黑色塑膠包含多種人造顏料,隨着顏料數量增加,其毒性也隨之增強。
    梁浩文提到,塑膠產品的原材料多樣,包括黑色膠粒、回收物料及電子垃圾。雖然電子廢物表面上是塑膠,但內含大量重金屬,例如鉛、汞和鎘,而電子廢物回收後,內含的重金屬便會附在新製造的塑膠產品上。由於製造商通常選擇便宜便捷的材料,所以無法確定原材料是否來自電子廢物或普通塑膠。他補充,所有塑膠都可能有毒,因製造過程中會加入鎘作為催化劑,即使是微量的鎘亦會超出食安中心標準,增加潛在風險。他又指,塑膠形狀愈容易變,便愈容易釋出毒物,特別是表面有破損或凹凸者尤甚,建議轉用木製或不銹鋼等其他物料的廚具。
    綠惜地球副總幹事黃子勁指出,國外已有多項研究顯示,阻燃劑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包括致癌風險,或影響內分泌、甲狀腺及生殖系統,尤其阻燃劑可透過呼吸、塵埃、食物或食水進入動物或人體,在生活中隨時可能接觸到。然而,現時本港基本上沒有針對阻燃劑的全面檢測機制,故基本上無法掌握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阻燃劑。他續指,由於回收得來的黑色塑膠不少來自電子產品,如果不在源頭將電子產品包含的黑色塑膠分揀出來,到了後續製造過程便無法再分出來,最終這些含有阻燃劑的黑色塑膠可能流入日常生活中。
    黃子勁表示,香港政府已推出「4電1腦」回收計劃,鼓勵市民將電子產品交由指定機構回收。但是,源頭管理仍然至關重要,消費者在購買電子產品時,應考慮實際需求,避免短期使用後即棄,減少不必要的電子產品購買,重用或捐贈,藉此減少含有阻燃劑的廢物產生。
    學到嘢
    34
    唔係啩
    31
    要留意
    190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