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5日 (六)
  • 繁體
  • 简体
   港超聯: 冠忠南區 VS 理文
港超聯
冠忠南區 VS 理文
東網視頻
電子報
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拗柴睇跌打全身勁痕出水泡 港女兩處皮膚做手術埋單七萬幾

    2025年04月01日 19: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藥物敏感不止吃的藥物,亂敷藥膏、捽跌打酒的後果亦可以很嚴重。有讀者向《東呼即應》申訴,早前因「拗柴」扭傷右腳,看跌打中醫敷藥,豈料皮膚敏感現紅腫,及後抽取皮膚組織檢查確診患上「海綿狀皮膚炎」,需做手術縫針,醫療費用盛惠8萬大元。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指,膏藥多數含多種成分,或致過敏,建議一出現紅腫等反應,須立即求診及接受治療。
    讀者Yoyo在今年2月初右腳 「拗柴」,遂到將軍澳一間中醫館求診。醫師建議她每隔數天敷藥一次,但她在敷第二次後發現腳部皮膚紅腫及痕癢,醫師得悉後並沒即時停藥。Yoyo第3次敷藥後,紅疹迅速遍布全身,甚至出現水泡,晚上癢得徹夜難眠。她更說因此受途人歧視,「真的很難受。」
    Yoyo轉看皮膚科醫生,獲告知是中藥引發全身急性皮膚炎,並需緊急住院治療,期間每日需接受3次抗敏針及塗抹大量類固醇藥膏,以及每日定時吃抗敏藥。她更因此要進行小手術,局部麻醉下切取兩塊皮膚化驗,傷口縫了數針。
    她最終住院一星期,但出院後仍需覆診、洗傷口及進行物理治療,但因皮膚敏感導致腳部水泡嚴重,無法即時接受物理治療,令腳傷惡化,整個療程加起來花了近8萬元,又指治療過程對身體和精神都是很大的折磨。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表示,「海綿狀皮膚炎」屬接觸性敏感性皮膚炎,常由藥物或外敷物品引起,舉例中醫藥和跌打酒通常混合有多種成分,有些人可能對其中的成分敏感,導致皮膚紅腫、脫皮、起水泡等症狀,而西藥藥膏等也可能引發類似過敏反應,但整體發病率不算高。
    陳提醒市民,若在治療期間發現皮膚紅腫、滲水或出現水泡等情況,應立即停用相關藥物,並使用清水徹底清洗患處。如情況嚴重,病人應盡快求醫,或需處方類固醇藥膏及抗敏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