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屡揭外劳遭中介克扣工资事件。
人口高龄化和出生率下降,加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立法会今日(3日)否决“优化输入人力措施”的原议案及修正案同遭否决。提出原议案的批发及零售界议员邵家辉指10年后香港逾1/3人口逾65岁,属全世界最长寿的,加上低出生率,势必恶化人手不足的问题,尽管多次提出输入劳工,但劳工界的领导则主张释放本地妇女或长者的劳动力,可是仍没法改变人口结构的问题。虽然目前有输入劳工,但只占本港300多万劳动人口的2%而已,反观新加坡的外劳则占劳动人口的25%,澳门则占1/3。
他指收到很多业界反映,目前须以行业工资中位数雇用外劳,再要加9,600港元的两年培训费给政府,兼且要包住,人力成本较聘用本地更高,在现时的经营环境下不少雇主都望而却步,或把成本转嫁本地的消费者。他指在今时今刻北上消费的潮流之下,必需检视行业的竞争力。
对于修正案,他指删掉“检讨输入劳工的工资不得少于香港相关职位的每月工资中位数的规定”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又指修正案提出鼓励妇女投入职场,可是多年来的现实是仍然不能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他又指自己只是提议案出来研究而已,然而却被删除,质疑做法“连研究都唔得”。他又指新加坡即使引入好多外劳,但人均GDP是133,000多美元;澳门更厉害,达到134,000多美元;而香港只有7万多美元而已,可见输入外劳不会拖低工资。
议员颜汶羽指提出的修正案,无论“行业性输入劳工计划”还是“优化补充劳工计划”,目的为了应对香港现时面对人力不足的问题。按政府的预测,去到2028年,香港将会缺少18万人手,特别是建造业、安老及餐饮等,情况非常严重。然而输入外劳只是一个短期的权宜之策,并非一劳永逸的方法,中长期是要靠本地劳动力的规划和培训,因此他希望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进一步释放本地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和长者,以及提升本地劳工的工作技能。
另一议员管浩鸣指不论蓝领或白领、前线或后勤,都面“人才荒”问题,运输、零售餐饮等行业更是重灾区,而随着人口老化,就业人口持续萎缩,再加上近年出现的移民潮,进一步凸显人力资源捉襟见肘的困境。
管指人手不足的问题会带来连锁反应,例如员工人数减少,薪酬水涨船高,可是生产力并没有相应增加,企业要支撑营运就惟有加价,最终导致百物腾贵,市民生活开支百上加斤。有企业会碍于人手不足而缩短营业时间,或打消扩充意欲。故此,人力资源出现断层会拖垮经济复苏,最终受害都是普罗市民。如果坚持强调聘用本地人才,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他又认为输入外劳不会拖低本地工人的收入,反而经济发展停滞才是最影响打工仔收入的致命伤,目前香港需要一套整全的输入外劳政策,以解决劳工严重短缺的问题。他指现行的“补充劳工优化计划”无疑在审批上比以往更具弹性和针对性,但针无两头利,输入外劳自然都有缺点,例如容易衍生滥用取巧的“假招聘”、中介肆意克扣外劳薪金等问题,期望政府能够适时根据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转变,精准拿捏输入劳工的配额和推出保障本地就业的措施,确保落实输入外劳的初心及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