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尿袋又再險釀空難 專家教做一件事救全機性命

    2025年04月03日 19: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民航處規定本月7日起,航班上禁用外置充電器充電,亦不得將「尿袋」放於行李架。新規定引發熱議,有人認為不禁止「雜牌」尿袋上機,安全隱憂依然存在;有人認為貴價原廠尿袋不應被一視同仁。《東呼即應》邀請專家拆解,攜帶及使用外置充電器更安全的方法。有工程師指,乘客可用皺紋膠紙封住尿袋接觸口,避免短路。有前空姐指,部分航機配備針對鋰電池的滅火袋,並有指引要求空服員定時巡視,防止乘客使用外置充電器。
    近日接連發生外置充電器在機艙上起火事件,1月先有南韓釜山航空準備起飛時起火;3月再有香港航空航班從杭州飛往香港途中行李架起火,最終急降福州長樂機場,兩宗事件懷疑均與外置充電器有關。不少航空公司即時收緊外置充電器的攜帶規定。有網民分享,安檢人員會檢查外置充電器的電池容量,必需標明Wh(瓦時),而非常見的mAh(毫安培小時),否則可能被沒收。
    香港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前任主席勞偉籌指出,Wh是電池能量單位,mAh則是電池容量單位;若要將mAh換算成Wh,還須知道電壓(V)才能計算。通常外置充電器的電池會採用3.7V電壓,若以3.7V計算,10,000mAh就等於37Wh;換言之,若限制是100Wh,一般外置充電器約為25,000mAh。不過,若外置充電器並非採用3.7V電壓電池,計算方法則完全不同,所以民航處規定使用Wh為單位,以免混亂。他續指,通常低於100Wh的外置充電器上機時毋須申報,而高於100Wh但低於160Wh則須事先申報。
    勞偉籌又指,不能將外置充電器放在行李架原因,主要是未能察覺外置充電器的情況。一旦起火,可能已燃燒一段時間、釋出煙霧才被發現。若充電器放在袋中,理論上不應發熱,但充電時,特別是快速充電,會釋放大量熱力。若充電器被衣物或行李包覆,熱量無法散出,可能導致熱失控。散熱不良會使溫度上升,導致充電器的電流增加,進一步釋放更多熱力,形成正回饋,最終可能引發周圍物品着火。
    勞偉籌建議,使用防火袋單獨存放充電器,可有效防止火勢蔓延,亦可避免金屬物件,例如鎖匙或硬幣誤觸充電器的輸出或輸入插口,減低引致短路的風險;若無防火袋,亦可用膠袋單獨存放充電器。此外,亦可使用「電線膠布」或皺紋膠紙,將充電器的所有插口封起,並拔走所有連接的充電線。他又建議,定期檢查外置充電器是否有發脹或外殼裂開,並檢查充電線有否損壞,一旦線材有破損就應立即更換。
    香港航空行李架起火事件中,一眾機組人員將火勢成功撲滅。不過事後有網民質疑,空姐使用蘋果汁救火。前空姐Tracy指出,使用滅火筒BCF(溴氯二氟甲烷)滅火後,機艙服務員仍需使用非易燃液體,例如蘋果汁、汽水或水,浸着發熱體降溫。此外,部分機種航機會配備針對鋰電池的滅火袋,只要將起火或發熱的充電器或鋰電池放入袋中,倒入滅火液體即可。她又指,前公司有指引空服員定時巡視,查看有無乘客飛行期間使用外置充電器充電,發現後會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