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醫管局擬擴闊對重症病人的昂貴藥物資助。(黃仲民攝)
1/2
政府日前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多項針對非緊急類病人的措施將加價。當局承諾加價後所有額外收入會投放於病人身上,期望集中資源照顧「危、急、重」症病人。病人曾小姐於去年確診肺癌,她月薪約有6萬多港元,但每月藥費就要近5萬港元。現時的藥物資助下,她獲政府資助約一半藥費,但仍佔人工近半,坦言「中產唔係無能力買藥,但負擔亦絕不輕易」。醫管局指,改革後的資助機制會放寬,加強支援入息較高的在職家庭。
曾小姐的癌細胞出現罕見的「ALK基因突變」,並擴散到腦部、脊骨、盆骨,甚至淋巴,已無法透過一般手術治療。醫療團隊建議下,她一直服食自費的昂費標靶藥物。她指,目前要替父母供樓、應付子女開支,加上藥費,經濟壓力已經相當沉重,而且她的病假亦已用盡,即將要申請無薪假。面對困境,她甚至曾向醫生請求「減藥」,估計若「減到兩粒,一個月可以慳到一萬」,惟醫生以她的健康為由拒絕。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指,政府目前透過撒瑪利亞基金,為不同類型的病人提供資助。據該局經驗,有相當數量的病人有一定收入,惟仍面對龐大藥費負擔。改革後的資助機制會放寬,加強支援入息較高的在職家庭,例如原本病人的「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需要為0至2萬,才可獲全額資助,日後就會擴展至5.6萬港元資產。以曾小姐個案為例,她每年藥費約為60萬港元,其每年總收入約為77.3萬港元、可動用資產為83萬港元。改革後,政府就會提供多5萬港元資助。

曾小姐去年確診肺癌,藥費佔其薪水近一半。(黃仲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