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亂用通渠水腐蝕液體井噴 專家教路咪再累己累人

    2025年04月05日 19: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上月24日沙田有工人使用通渠水通喉管期間,有通渠水懷疑倒灌溢出,4人被通渠水濺傷送院。《東呼即應》邀請專家盤點注意事項,有化學博士指,坊間常見通渠水有鏹水、哥士的、爆炸鹽。如喉管有鏹水,再倒入哥士的,酸鹼中和會散發很大熱力,隨時谷爆喉管。忠告通渠前應先沖水,戴上眼罩、面罩、手套。有專家指,一般通渠會以通渠藤推散淤塞物,或用電泵以氣壓谷散淤塞物。通渠收費一般一千元以下,惟有個別人士通渠索價逾萬元,市民要留意有可能是騙子。
    近日香港又發生通渠意外,一名技工在替便利店通渠時,因為不知渠中已被人倒入熱水,結果被催促倒入俗稱「哥士的」的通渠水後,喉管竟突然「爆煲」,技工上半身慘被濺出渠水灼傷,傷勢嚴重。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分析指,估計是倒進了很多「哥士的」,再加上若倒進接近100度的熱水,滾水更易進一步沸騰,所產生的水蒸氣在管道中造成很大壓力,如果是膠喉管,因能承受一定壓力,管內一旦產生壓力,便只能向管道出口,即倒水位全數噴發出來。
    鄺指若被化學物品濺到,應用大量清水自救,一般接觸到的不外乎是有機溶劑、酸性物質或鹼性物質,酸性物質及鹼性物質均會破壞皮膚的蛋白質,有機溶劑會滲入皮膚。若被高濃度鏹水濺到,最好能趕及在30秒內用水清洗。有些人會選擇找東西抹它,但可能會令受傷面積擴大。
    在市面上買到的通渠水嚴格來說有3類,鄺士山指,第1類就是從前很多人喜歡使用的鏹水,第2類是「哥士的」,即氫氣化鈉或氫氧化鉀,第3類是現在很流行的「爆炸鹽」。他續說,鏹水屬酸性,「哥士的」屬鹼性,爆炸鹽屬輕微鹼性,但爆炸鹽是氧化性,是一種名為過碳酸鈉的東西,放進水中會產生雙氧水,接觸到東西就會分解產生氧氣,有助移動污穢。
    他提醒通渠前,要假設之前有人曾通渠,先用水沖渠一次,並要跟足説明書戴上眼罩、口罩、手套,穿保護衣物,才把通渠水慢慢倒進渠中,如聽到「轟隆轟隆」聲音,即代表渠中已經沸騰起泡,就不要再倒,待喉管中的淤塞物水解,約需約一小時。
    如果自家渠道淤塞,又不想亂用通渠水,裝修學院校長Simon Tang教路指,通渠前一定要先清洗隔氣,用物理性方法試試可否解決到問題,如果清洗隔氣無效,隔氣後的橫喉管經常都是積存頭髮、淤塞物的地方,先拆隔氣連繫着的直喉橫喉,扭出來清洗,基本上用手便可以把渠中污穢物清除通走。而一般的喉管如果是直喉或U型隔氣,亦可以用「通渠藤」,電動通渠藤可連接電批旋轉使用,以清除淤塞物。如果樽型隔氣通渠可以使用「通渠泵」,透過氣壓把淤塞物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