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0日 (六)
  • 繁體
  • 简体
   港超聯: 冠忠南區 VS 港會
港超聯
冠忠南區 VS 港會
東網視頻
電子報
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東方日報A1:來港冇工開 盲搶人才靠害

    新聞觀看次數:31.7k
    香港時間
    04月29日(二)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5
    本港鬧人才荒,政府推出多個輸入人才計劃去搶人才,早前亦更新人才清單。立法會一個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有關事宜,有議員關注會否拖低本地員工薪酬,另有議員更指有國際頂尖的環境技術教授來港兩年找不到工作,無奈公開經歷探討「到港人才有無用武之地」,呼籲當局思考清單如何「落地」,真正幫助到人才;亦有議員直指現時市道不好,會否減少引入人才。當局則指專業人士薪酬由市場決定,難以由政府就每個專業進行薪酬調查,又強調不會為招人才而改規定,而人才清單可以減少。
    更新的人才清單主要加入與推動「八大中心」發展相關的產業所需人才,新增9項專業自外輸入人才,包括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和航空及航運服務等,涵蓋的專業擴至60項,有關清單已於3月1日生效。當局又指人才清單在2018年至2023年只吸引到300名人才,當局在2023年更列明香港缺乏甚麼人才,兩年來再批出1,400宗申請,即累計吸納1,700人。
    議員陸頌雄昨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上關注請人要用市場水平相應工資,但他又沒掌握數據,而人才清單有些行頭很窄,可能輸入不太多人都會有影響,問及會否影響本地相關就業市場,包括本地員工薪酬被拖低。
    孫玉菡回應說:「數據未必每次都如心目中,去做一個薪酬調查,若每個行業做,當然最好,但大家都要理解未必可完全做得到,我們可以問公司知道,你都有請本地人,招聘廣告刊登多少錢,都是一個參考數字。」他指專業人士薪酬由市場決定,難以由政府就每個專業進行薪酬調查,而專業亦有各自薪酬架構,相信引入的人才,薪酬與市場相若,而透過清單輸入的最低工資要求,維持在不低於3萬元。
    政府一邊搶人才,但到港人才卻未必找到合適的工作。身兼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的議員尚海龍指出,現時有符合清單要求的人才就業困難,舉例曾接獲一名國際頂尖的環境技術教授求助,稱看到清單列明要招收「資深廢物處理專家/工程師」,到港後發現只有政府有相應職位,因公務員須為永久居民而無法入職。
    尚海龍又引述該名教授指在港兩年仍找不到對口工作,因為企業和大學也不需要環境技術人才,只得無奈上電視節目接受訪問,討論「到港人才有無用武之地」。他呼籲當局思考清單如何「落地」,真正幫助到人才。
    孫玉菡回應指「資深廢物處理專家/工程師」一職實質上招收了58個人才,他預料該名教授是透過其他人才計劃來港。他續指,政府推出人才清單都想發揮人才的用武之地,惟清單一般針對專業工種,相應地相關政策局會有規定,如執業資格、永居身份等,強調政府不能為了招人才而改規定。
    本港經濟增長緩慢,現時又面對關稅戰,政府早前已表明香港難以獨善其身。議員李鎮強直指現時市道不是太好,問及會否減少引入人才;另一名議員陳永光亦關注當局有否設立「可加可減退場機制」,當某行業的本地人手充足,就會考慮將有關專業從人才清單當中剔除,保障本地人就業優先。
    針對有關問題,孫指政府不時都會更新人才清單,不會只加不減,若認為合適、有事實根據支持,不排除會作出改變,包括是剔除,但他認為每一個專業放進清單內,都需要給他們時間發揮效益。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更新的人才清單包括飛機維修工程師。
    政府引入驗船師填補空缺。
    人才清單涉及的職業行頭很窄,有國際頂尖的環境技術教授來港兩年找不到工作。
    近3年間有逾19.6萬人才透過各項計劃抵港,包括金融專才。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