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早期鼻咽癌發病年齡相對其他癌症早,亦是20-44歲男士的頭號癌症,及早進行篩查有效找出隱形患者。(客戶提供)
20-44歲正正是人生黃金期,大多數人都在為事業拼搏、為家庭而努力、甚至計劃好將來退休生活;「從零到一」可謂一步一艱辛。不過,為工作、夢想和家人努力奮鬥的同時,你又有否為自己的健康籌謀計劃過呢?健康才是人的最大本錢,或者大家普遍都覺得「癌症」是老人病,但原來不講不知,香港最常見的頭頸癌──鼻咽癌竟是20-44歲男士的頭號癌症(參考資料1)。它的發病年齡不但較其他癌症早,而且其早期病徵與感冒極為相似,容易令人混淆和忽略,以致近八成鼻咽癌患者在初診時已屬晚期(參考資料2)。不想被突如其來的噩耗打亂你人生的美好規劃?其實現時已經有有效提防鼻咽癌的方法——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早期鼻咽癌篩查概念與大腸癌篩查相近,即使在未有明顯病徵的時候,透過篩查,可以讓市民儘早了解身體狀況,找出患癌的潛在風險。此外,鑑於鼻咽癌的發病年齡可較其他癌症早20年,故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變得刻不容緩!市面上眾多鼻咽癌測試,技術不同,準確度不一,本文將會為大家解說各測試的分別和「成效」,助你挑選較優秀、可靠的測試。
【病徵似感冒容易混淆 及早發現 存活率達九成】
鼻咽癌成因至今未明,一般人或會以為長期流鼻血、咳血、或者頸部出現腫塊才是患上鼻咽癌的警號。事實上,頭痛、鼻塞、耳鳴都可能是鼻咽癌找上門的早期徵兆!由於部分早期鼻咽癌病徵與感冒徵狀極為相似,故容易被混淆;加上大眾都抱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年紀輕不會患上癌症,因此就忽略此等徵狀,以致病徵愈發明顯或惡化時才求醫,白白錯過治療黃金期,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研究發現,八成患者在初診時已是晚期(參考資料2)。病向淺中醫,鼻咽癌亦不例外。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2010-2017 年間確診鼻咽癌患者當中,第一期病患平均五年存活率高達92%以上,但第三、四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則分別只有77.7%及47.1%(參考資料3)。癌症確診期數是反映存活率的一個重要指標,愈遲確診就愈難醫,因為癌細胞已擴散,治療方針相對較複雜,而且治療效果亦未必很理想。相反,若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不但五年存活率可以高於九成,治癒率亦較高,而儘早接受早期鼻咽癌篩查就是最有效監察自己有否被鼻咽癌盯上的方法。

按鼻咽癌確診期數分布的存活率(2010-2017 年鼻咽癌患者),第一期鼻咽癌病患平均五年相對存活率高達92%以上,而第四期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大幅降至只有47.1%。(醫院管理局資料)
【篩查助提防患癌 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準確度達冠】
大多數人或會以為凡是癌症檢查,程序必定十分繁複,既要向公司請假、又要排期入院、甚至留院數天做各式各樣的檢查項目,包括入侵性(屬創傷性)的檢查。都市人工作繁忙,自然會因為「怕煩」而打退堂鼓。但其實早期鼻咽癌篩查只須抽血便可,非常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市民提防鼻咽癌的簡便程度。
市面上各種鼻咽癌測試使用不同的技術,檢查結果又是否會受影響呢?答案是:有,而且差異可以很大!測試的「準確度」一般會由兩個指標反映——靈敏度和假陽性率。測試的「靈敏度」愈高,代表愈能將「有病卻未能發現」的漏檢情況減到最低;「假陽性」則指實際上沒有患病的健康人士,檢測結果卻呈陽性,若測試的假陽性率愈高,表示其出現錯誤檢測結果的機率也愈高。既然下定決心進行篩查,當然期望檢測結果的準確度愈高愈好!
下表比較了坊間主流的三種鼻咽癌測試。舊式的EB病毒測試分為「傳統EB病毒血清學測試」和「傳統EB病毒DNA定量測試」,兩者均是針對檢測EB病毒,然而有報道顯示全球90%以上成年人都曾感染過EB病毒,可見EB病毒感染十分普遍,只針對測試EB病毒並不能反映受測者有否患上鼻咽癌。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是市面上眾多鼻咽癌測試當中擁有最高「準確度」的一種——靈敏度高於97%(參考資料2、4),冠絕同類測試;而假陽性率亦是當中最低,只有0.7%(參考資料4)。

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應用新式次世代DNA測序技術,針對性地檢驗患者血液中帶有鼻咽癌特徵的 DNA,篩查靈敏度高於97%(參考資料2、4)、假陽性率更只有0.7%(參考資料4),「準確度」冠絕同類測試。(客戶提供)
雖然早期鼻咽癌病徵未必很明顯,不過,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正正就是連未有出現任何徵狀之早期患者都能檢測出來。此測試應用了新式的次世代DNA測序技術,能針對性地檢驗受測者血液中帶有鼻咽癌特徵的 DNA,因此能更有效地識別鼻咽癌患者。有數據顯示,經早期鼻咽癌篩查發現的鼻咽癌患者,有七成是屬於早期;而沒有進行篩查下確診的早期患者只有兩成(見下圖),可見通過早期鼻咽癌篩查的確有效於更早階段找出早期鼻咽癌患者並介入治療,大大增加治療的成效及存活率。

早期鼻咽癌篩查有效識別早期鼻咽癌患者。通過鼻咽癌篩查發現的鼻咽癌患者,有七成是屬於早期;而沒有進行篩查下確診的早期患者只有兩成。(客戶提供)
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利用的嶄新技術由香港中文大學科研團隊研發,技術經由2萬人的大型臨床研究實證,是可靠的信心保證。此測試於全港有超過200個篩查服務點,遍佈港九新界及離島,包括大型醫療機構和附近診所。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現更可於網上平台一Click預約,省卻你搜索診所和線下預約的時間,在診所完成抽血後,最快3個工作天便有結果。提防鼻咽癌,比你所想更簡單方便!
立即網上預約: https://bit.ly/3vyq1Ly(限時優惠:輸入「2022NEW」 優惠碼即減$700,名額200個。)
了解更多有關Take2 ProphecyTM 早期鼻咽癌篩查:https://bit.ly/3rFhQvT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詳情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參考資料
1. Overview of Hong Kong Cancer Statistics of 2018.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October 2020.
2. Chan, K. C. Allen,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7, no. 6, 2017, pp. 513–22.
3.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Report of Stage-specific Survival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in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Hong Kong; Oct 2021. Available at: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
4. Lam, W. K. Jacky, et al. “Sequencing-Based Counting and Size Profiling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Enhance Population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115, no. 22, 2018, pp. E5115–24.
5. Chang, Kai-Ping, et al. “Complementary Serum Test of Antibodies to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1 and Early Antigen: A Possible Alternative for Primary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Oral Oncology, vol. 44, no. 8, 2008, pp. 784–92.
6. Tay, Joshua K., et al. “Screenin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urr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urrent Otorhinolaryngology Reports, vol. 2, no. 1, 2013, pp. 1–7.
資訊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