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笑:商業機制進駐蘭嶼 達悟族文化危機-海雲間 救難隊總幹事

201407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蘭嶼原住民文化正在受現代化生活方式衝擊。
「飛魚的故鄉」蘭嶼,被歸類為台灣唯一熱帶雨林氣候的地區。地下屋、飛魚祭、拼板舟、野放山羊、雙獅岩等等,這些是蘭嶼的人文特色與自然景觀,隨著觀光事業發展,這些特色被搬上螢幕,而成了近年來的觀光亮點。隨時1995年蘭嶼機場正式啟動,民宿陸續開發,農會超市進駐,各式各樣的小吃店林立,海岸線上的咖啡館,取代傳統的涼亭休憩。島上人文特色,漸漸被商業景觀取代而模糊。現在,統一超商繼合歡山巔之後,又將攻向海角,而引起全台熱烈討論,成了目前極受爭議的話題。
蘭嶼這美麗的海島居民,多數為達悟族人,佔全鄉人口約88%,其他皆漢人。這裡分別住著紅頭、野銀、朗島、落椰油、漁人、東清等六個部落族群,他們依山傍水靠海捕魚、靠山耕作與畜牧,小男孩會捕魚,小女孩會耕作。大自然源源不絕的資源,哺育著這片海島族群,這種與世無爭的自給自足生活,曾經伴隨達悟族人千百年。
但隨著台灣教育的提升,年輕人渡海求學,學成後能返鄉就業的機率很少。海島上沒有現代科技空間供青年發展。在這裡,只有放羊的綿亙丘陵和分歧的溪流,以及遍佈的海岸線平地農田,還有那片達悟族人賴以為生的蔚藍海洋。簡樸海色一角,獨留老人蹣跚身影,獨聞童聲嘻語。
近年來,隨商業機制進駐在島上不斷展開,島上居民可以在超市裡買到多樣化食物,無論要買肉類、魚類或是蔬果,還有各式飲品等,都可以透過超商買到,餐桌上的菜色,確實變得豐富許多,達悟族人食物,已經漸漸被邊緣化。他們想吃魚,不用再去海裡捉,想吃肉也不必豢養家禽,想吃蔬果更不須要辛苦栽種,這些食物,在椰油村農會超商通通都有。
蘭嶼族群對外來食物的依賴,越來越深,隨著現代化生活模式,蘭嶼達悟族群開始依賴貨幣來換取食物,貨幣對他們來說,越來越不可或缺。對貨幣依賴的深化,加上勞動精神逐漸退化,不久的將來,他們將失去勞動技能,他們不再種田、捕魚。
貨幣依賴、勞動退化,使他們的經濟來源受阻,壯年們被迫外出賺取貨幣,以供全家餬口。現代化生活,不但形成蘭嶼文化流失危機,生活經濟也越發拮据。島上傳統生活模式,被現代化取代,達悟族群,與土地及海洋的共存關係逐漸脫軌,當越來越多的族群,失去捕魚和耕種技能之後,土地和海洋存在意義,對蘭嶼海島來說,便蕩然無存。而外來商業機制的增加,以及台灣的教育制度,也危及了達悟族群,未來的孩子即將面臨失去母語能力危機。
商業的進駐,改變了蘭嶼原住民的生活,傳統自給自足文化逐步流失。歷史無法重演,現代化生活也無力逆轉,貨幣需求已然在達悟族群生根。目前島上的居民,只有少數族群,仍靠著捕魚及耕作來賺取貨幣,其餘部份達悟族人,不是依賴外出工作的青年寄錢回家,就是靠著小小雜貨鋪或小吃店的收入,才能免強維持他們的生計。
超商「小七」是否進駐海島,關係著當地居民的未來生計。部份達悟族人,靠著小吃店與雜貨鋪微薄收入生活,若「小七」進駐,對這些由當地人開的小商店,也將造成莫大威脅。最近因為小七設立蘭嶼問題,引發當地居民的反彈聲浪,而牽扯出小七違建風波,並爆出蘭嶼僅存的六十多戶地下屋也屬違建,台東縣政府聲明,地下屋是蘭嶼文化遺產,將全力保存,並設法通案協助地下屋及小七合法化。
當初達悟族人,曾經無懼的對抗台電,要求撤走存放蘭嶼數十年核廢時,也沒見台東縣政府的全力支持到底。現在小七違建,台東縣政府倒是積極起來了。取得「小七」加盟權的達悟族賴姓婦女說的沒錯,「別人能開店,為何我不行?」,她說的沒錯,外地人都能來開店,本地人為何不可?蘭嶼居民說「繼核廢料後,漢人帶給蘭嶼的另一個惡靈。」,居民說的也沒錯。島上每個部落都有2間到3間,由當地居民開的雜貨舖,而小七的進駐,必定會瞬間擊跨這些島上所有的雜貨舖及小吃店。
現在部份達悟族群,靠的是這些小商店的收入在生活。「小七」不是第一家進軍蘭嶼海角的超商,也不會是最後的一家。筆者認為,現在要爭議不應該是「小七」該不該進駐海島,而是政府該如何讓他們的傳統文化能保存下來,以及如何改善他們未來的經濟生活,若能將這兩個問題解決,才能讓蘭嶼族群,與現代化和傳統生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