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政壇:揭華視公廣化之神祕面紗-楊楚光 資深新聞工作者
201504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隸屬公廣集團的中華電視公司八年來虧損廿四億元。(翻攝網站圖片)
最近台港兩地電視產業有了一些變化,首先是台灣TVBS電視與香港母公司TVB脫離關係,完全由王雪紅各企業承接台灣全部股權,經營模式由原先總經理制改為董事長制。其次是中視新聞部大量裁員,可能由中天新聞共用新聞素材平台。香港亞視虧損連連,急於尋找買主,突被港府停牌。這些都說明電視產業己陷入困境,需要專業經營。
而最可議的是:台灣公廣集團在董事長主導下,想利用集團中的華視資產,籌建觀光大飯店,其荒謬想法更讓人不敢領教。照理說,華視當年盈餘多,資產豐沛,應該與公視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關係,但由於過去近二十年的朝野政黨都存有極大的私心,想在黨政軍退出傳媒的強大民意壓力下,還想間接掌控一、二個無線電視台。於是就將公視與華視納入自己的黑手操控中。
最初掌權的國民黨,是在野民進黨改革的對象,當時國民黨假情假意的將公視董事會,安排成藍綠各半的態勢,再找形象中立人士作為經營階層,所以才埋下了後來多年的董事會席次之爭。
後來在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贏得執政權,執行黨政軍退出黨、政、軍退出媒體,其中台視及中視、中廣、中央電影公司雖都順利的賣給民間,但公視及華視卻併為公廣集團,陳家也利用公、華視的人事任命,酬庸了不少的功臣。
其中一位華視總經理在任期間,業績奇慘,財務報告在業外大筆租金的溢注之下,仍然虧損連連,他索性將華視當年在桃園南崁買的一大片土地(預備作節目攝製之用)賤價賣出,用以補平虧損,這一個動作開啓了華視運用自有資產,補足業績不好的開始。時至今日,歷年的華視虧損已高達二十四億新台幣。目前雖任用一業務出身的總經理,但為時已晚,因為距下次政黨輪替只剩一年的時間,所以,身為公廣集團董事長的邵玉銘不得不想方設法去找出解決的方案。
在情急之下,公廣董事會中有人異想天開的想出怪招來畫餅充饑,就想以活化資產為名,另外與其他機構成立子公司,將拆除部份現有大褸,並將寶貴的地皮用來籌建觀光飯店,董事之一的施振榮另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所以邵玉銘想說動施振榮,由其基金會出資外,並由施去登高呼喚籌款;而另一董事是名建築師姚仁祿,則可負責主導策劃興建價值兩百億元的「華視園區」。估計將來華視每年可分紅四億元左右,用以補助華視每年的虧損。
但這天衣無縫的計劃首先就遭到主管官署文化部的質疑,到底華視是文化教育的傳媒機構,還是地產開發公司?
此外,令人質疑的還包括,「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錢如被用來投資興建飯店,合適嗎?至於姚仁祿在主導「慈濟大愛電視台」多年之後,再轉來策劃「華視園區及主題飯店」,可說是充分利用了其建築師的專業,真是為國家社會作了良好的「奉獻」,但對公視化的傳播理念又有何關連呢?
當年國防部為了文化傳播事業,撥用黃金土地給華視,如今也應考慮初始的良善用意,同時再查查其地目是否能作飯店之用,如果有違當時撥用的自的,則應當將土地還給國家才是。公廣集團應回歸電視節目內容的產製與行銷,別再藉土地活用之名,給其管理階層作搶錢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