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政壇:為了新聞自由不再尊敬林義雄-楊楚光 資深新聞工作者
201505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竟十一度要求記者離場,無視新聞採訪自由。
筆者從事新聞工作有四十多年,我相當尊敬從省議員時代起就直言批評時政的林義雄先生,並感念他的家人為台灣民主所作的犧牲,但近年來,他個人强勢作為,及最近兩件事,將使我不再尊敬這位在野的社會領袖。
5月22日,頂著前民進黨主席光環的林義雄舉行記者會,批評民進黨立委的提名作業,疑因不滿中國時報近日對他的報導,在記者會尚未開始就先問:中國時報記者是否在現場?當他知道有中時記者在場時,竟然十一度要求記者離場,好在年輕的中時記者堅持不離開,才改由他人代為宣讀聲明,記者會才得以進行。
多年來林從黨外時期起就為台灣的民主政治打拚,為言論自由奮鬥不懈,最後也因言論自由引起的高雄美麗島事件,而被依軍法審判入獄,他的母親及女兒在他坐監時,又慘遭滅門式被殺,這些為爭取言論自由及民主改革的歷史刻痕,以及他事後無言沉默的抗議,使人尊敬,在他出獄後,他公正無私的理念和行動,也讓人深感佩服尊敬,一直被台灣有識之士尊稱為「人格者」,並一度被推舉為民進黨的主席,但他高尚的政治情操,不屑與其他黨人為了派系利益,權謀鬥爭,最終辭去黨主席,並退出民進黨。
保持在野無黨身分的林義雄一直備受尊敬,但近年林義雄的一些主張,有些是特立獨行,有些是可以被討論的,以他的政治修為,也應有雅量包容不同的聲音,因為他過去所作的就是在維護人民有思想自由、言論自由,怎麼會突然11度驅趕一名新聞工作者?難道他忘了當年為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奮鬥的目標?
作為一個受台灣社會尊敬的社會領袖,若對傳媒報導有意見,可透過適當途徑向經營管理階層作反應,或要求更正道歉,甚而提出司法訴訟,要求賠償,有諸多方式可以採取,何苦以羞辱的驅趕方式,來為難一位有採訪任務的記者?
筆者認為林義雄這種驅趕記者出場的方式,有些以大欺小的嫌疑,好在該名記者仍堅守工作崗位,執行採訪工作權,沒有動搖,忍辱完成任務,值得敬佩,倒是素有「人格者」尊稱的林義雄,是否該公開向這位記者,及當天在場的所有記者,表達歉意?
平日意見很多的台灣記者協會,是否也應就此事表達看法,不要畏於林先生在台灣社會的崇高地位而噤若寒蟬,畢竟一碼歸一碼,我們應支持林義雄先生向報社討回公道,但也希望記協在瞭解情况後,有個公正的態度聲明。
而另一事件,由於民進黨最近打算將三十個艱困選區中的十三個地區,「禮讓」給有意參選的第三勢力,顯然作為第三勢力精神領袖的林義雄認為名額過少,而發出抱怨,他用了極為粗俗的愚蠢和混帳的字眼,來形容民進黨的決定,令人不敢相信這是一位台灣社會公認為「人格者」政治大老的用詞。
嚴格來說,公平的政治競爭應無所謂的禮讓之詞,由不同政黨運用競選技巧來合擊另外一黨,就是選舉權謀的一種。以同理心來想想,民進黨的同志在艱困選區內,也一直在努力作耕耘服務的工作,民進黨中央在禮讓第三勢力時,首先就應考量自己黨內同志的權益,其次才能考量他黨的可行性,否則忠心黨員為何要死忠的効力民進黨?
再說,第三勢力的參選者,都是近年社會公民運動的領導人及明日政治之星,他們在台灣社會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基層實力,他們的理念並不是完全與民進黨吻合,否則他們早就加入民進黨了。所以就現實而言,他們和民進黨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寄望民進黨的禮讓是不切實際的,當然需有柔軟的身段作彼此協調的磋商,不能以家長權威式的架勢要人作分配。
過去新聞報導中,曾有林義雄另外組黨的計劃,這次又被視為是第三勢力的精神領袖,在對民進黨的禮讓選區數量不滿意後,除了惡言批評,又表示未來不會再跟蔡英文溝通,種種言行顯示他對第三勢力的愛護和支持,那為何不自己出面帶頭組黨呢?以他的政治聲望與一群政治後起之秀,必然會獲得選民的支持,又何苦要民進黨禮讓呢?
但希望林義雄在組黨前,先由衷地為自己的失言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