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論:全球香蕉面臨國際危機 台灣是救星誰人知-藍弋丰 產業媒體總監

201604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面對香蕉世界末日,國際香蕉產業想到的救星是:台灣。(謝東明攝)
談到香蕉,這陣子媒體報導的是「香蕉價格暴起暴落」,講批發價1個月從每公斤75元跌到15元又反彈到36元,零售1串一度上百,談的又是盤商是否壓盤吃貨。然而,正在台灣這邊為了產銷通路老議題吵鬧不休的時候,全世界香蕉產業正全面戒備、嚴陣以待,因為香蕉產業正面臨末日等級的巨大危機,國際香蕉會議為此甚至臨時改變開會地點,由哥斯大黎加改到美國的邁阿密召開。
這不是因為美國比較了不起,而是國際香蕉所面臨的末日危機,正是黃葉病肆虐,黃葉病真菌孢子可留在土壤中30年之久,為了避免開會代表不小心帶到土壤中的真菌進入香蕉生產國哥斯大黎加,導致哥斯大黎加淪陷香蕉全面滅亡,所以國際香蕉會議才緊急將開會地點改換到美國。
黃葉病的病原是鐮刀菌屬的真菌,尖孢鐮刀菌,因此又稱為鐮刀菌枯萎症,在美州由於最先於巴拿馬診斷並命名,因此稱之為巴拿馬病。這種真菌感染會自香蕉的根部進入樹心木質部,造成蕉樹無法傳送水分,內部發黑枯萎、蕉葉枯黃,最後死亡。
黃葉病一旦感染就無藥可救,只能整株砍除,但砍除後真菌孢子仍然在土壤中伺機而動,若是又種了新株,孢子便發芽生長感染。黃葉病擴散速度相當快,往往第1株感染後,兩三年內整個蕉園的香蕉全數報廢。
黃葉病的危害之所以會如此巨大,其實人類也要負相當的責任,為了確保香蕉品質齊一,蕉農種植香蕉的方式是大量採用無性生殖的方式種植,蕉園中每一株香蕉的基因都完全相同,一旦遇上剛好無力抵抗的病害,就全數殲滅。
在國際香蕉界,黃葉病過去就曾造成末日級的毀滅,19 世紀晚期以來,美國唯一食用的香蕉品種是「大麥克」蕉種,大麥克香甜好吃與保存期間都勝過現在的主流香蕉,但很不幸的大麥克對黃葉病毫無抵抗能力,在發現巴拿馬病後50年內,至1960年代,大麥克在黃葉病摧殘下全面滅亡,造成美州香蕉產業大地震,損失高達 23 億美元,經通膨換算後達今日的 182 億美元,最後香蕉產業界只能改由亞洲引進對當時肆虐的黃葉病1型有抵抗力的唐蕉(又稱華蕉、香芽蕉)取而代之。唐蕉即台灣目前的主要品種。
然而,到了1980年代,卻又發現在馬來西亞的唐蕉也感染黃葉病,原來唐蕉只對黃葉病1型有抵抗力,卻無力抵抗在馬來西亞所感染上致病性最強的黃葉病熱帶4型,黃葉病熱帶4型很快在亞洲散播開來,據亞太香蕉聯盟2006年至2009年調查顯示,黃葉病熱帶4型菌株已經散播到中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臺灣。
如今黃葉病熱帶4型正在南亞、中東、非洲及澳洲急速擴散,雖然尚未抵達拉丁美洲,但疫情有失控的趨勢,引起全球蕉業恐慌。
面對香蕉世界末日,國際香蕉產業想到的救星是:台灣。因為台灣早就受到黃葉病熱帶4型侵害,7000公頃蕉園中有4000公頃都受到感染,除了砍除病株、使用無菌種苗、遷至新產區等防治措施,台灣還積極開發對病害有抵抗能力的蕉種,如臺灣香蕉研究所2007年推廣台蕉5號,對黃葉病具有抗病性,在臺灣已普遍受到蕉農以及日本進口商接受。於是當歐美報導關心黃葉病問題時,想到的辦法之一是來台灣找品種。
台灣國際空間艱困,農產品檢疫、防疫,是國際合作的重大事項,台灣有所成就能被人提起,不也是一種「台灣之光」,這些默默研發的成就,豈不是比香蕉價格又波動了更值得讓社會大眾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