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無忌談:追打美豬是國民黨難得有用大腦的策略-秦生 國會助理
201604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加入TPP不見得有完全的因果關係,卻是不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的台灣政府都必須要面對且勢必要走向開放的政策。(作者秦生提供圖片)
如同選舉期間許多「意圖使人不當選而散佈不實傳聞罪」、「誹謗罪」、「誣告罪」等官司,在選戰落幕後當事人多會撤告或低調和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美國豬肉,其實不過就是一項「訴訟標的」。
美國豬肉議題在今年大選前兩週被大肆炒作,主因是當時國民黨的選情仍不見起色,缺乏能使民進黨一刀斃命的選舉材料,在選舉中處於守勢。在政黨輪替幾乎已成定局的態勢下,不如將政府預期要做且鐵定會挨罵的事「提前來講」,轉守為攻,死馬當活馬醫,也讓立法院黨團有事做,維持有在打選戰,薪水、加班費沒有白領的氛圍。
如果當時朱立倫僥倖當選,國民黨繼續執政,開放美國豬肉同樣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若是要搭上食安風暴列車,強調國民黨比較捍衛食安,也慢了好幾拍。其實早在去年4月,嘉義縣長張花冠曾以農業縣長的身分投書媒體發表「美豬要來 國產豬別怕」一文,當中提到台灣農業界普遍認為,開放美國含瘦肉精豬肉進口後,反而能凸顯國產豬肉不含瘦肉精的優越性;國內消費者仍偏好溫體肉,所以即使開放含瘦肉精豬肉進口,國產豬肉仍具優勢,美豬對養豬業衝擊並不嚴重。這篇投書被視為民進黨未來美豬政策的風向,當時輿論認為這早洩露了蔡英文當選後準備開放美國豬肉的意圖。
國民黨在選戰末期,開始針對美國豬肉窮追猛打,在彰化、雲林、嘉義掀起布條大戰,四處懸掛上千條「支持蔡英文就是支持美豬進口」、「支持蔡英文開放瘦肉精美豬」等布條,民進黨則以提起違反選舉罷免法「意圖使人不當選而散佈不實傳聞罪」告訴,國民黨再以「誣告罪」反制,引爆藍、綠兩陣營地方黨部的訴訟大戰。
國民黨主張是否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為重大之公共議題,蔡英文對於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言論,遭民眾廣泛質疑,國民黨製作相關文宣就此為可受公評之事項為宣傳,就公共事務辯論,以期選民對候選人有充分之認識,並無任何毀謗或有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之故意與犯行。
當時隨著投票日逼近,檢調查賄、防賄動作加大,藍營候選人的派系樁腳陸續有人被傳喚、收押,綠營也不斷以此作文章,以坐實民眾對「國民黨不賄選就不會選」的認知。藍營在選戰後期將美豬議題分眾,因地制宜,另闢戰場引發訴訟大戰,佔據地方媒體版面,一般民眾很難去細分哪一方涉及的是賄選官司或美豬議題的官司,以選舉策略來說相當成功。
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加入TPP不見得有完全的因果關係,卻是不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的台灣政府都必須要面對且勢必要走向開放的政策。以台灣的選舉模式與民眾的國際政治知識水準,選戰中炒作豬肉比「踢批批」廉價容易的多。倘若未來台灣的選戰都能走向如同美國豬肉進口的「自在自為」議題攻防,至少可以讓選戰主軸聚焦在政策,而不只有動員、綁樁、買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