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科學團隊在琥珀發現一個恐龍頭骨化石。
科學家早前在緬甸北部的考古遺址一個距今約9900萬年的琥珀中,發現一個恐龍頭骨化石,相信是人類至今發現最細小的恐龍品種,體形甚至比地球最細小的鳥類「蜂鳥」還小,今次發現亦有助了解恐龍如何演變成鳥類。相關研究周三(11日)刊登在學術期刊《自然》。
新發現的恐龍品種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研究團隊指牠的頭骨長度約15毫米,眼睛結構非常特別,其眼窩的骨頭形成圓錐形,眼骨與貓頭鷹相似,這表示其視力敏銳。團隊又指寬婭眼齒鳥的眼睛朝向側邊,而不是像貓頭鷹一樣望向正面,限制光線進入眼睛,並代表牠是白天活動的動物。
另外,寬婭眼齒鳥體形非常細小,估計僅重28公克、長5厘米。參與研究的中國科學院教授鄒晶梅(Jingmai O'Connor)表示:「這是我見過最奇特的化石。」她又指恐龍的下頜有超過100顆牙齒,朝向側邊的怪異眼睛外凸,現今沒有存在這種生物。雖然寬婭眼齒鳥身形迷你,但團隊相信牠是肉食性動物,以捕獵小昆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