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及表面溫度與地球相近 300光年外行星或宜居

香港時間
2020年04月20日(一) 17: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地球(左)與Kepler-1649c(右)體積相近。
人類一直研究移居外星的可行性,美國一批專家近日分析美國太空總署(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時,發現300光年外有一個體積及表面溫度與地球相近的行星。以往發現的類似行星都只是體積或表面溫度接近地球,但是次引起專家注意的行星卻同時擁有此兩項特徵,被認為是最像地球的宜居帶行星,可能適合孕育生命。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於2018年10月退役,德薩斯州大學的天文學家最近分析它收集得的數據時,得悉電腦系統出錯,於是詳細檢查當中的資料。他們期間意外發現一個名為「Kepler-1649c」的行星,其體積為地球的1.06倍,圍繞一個紅矮星運行。它從紅矮星接收到的星光,約為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75%,表面溫度也很接近地球。
Kepler-1649c位於恆星的宜居帶;由於紅矮星發出的光線較太陽暗,因此其宜居帶與它很接近。Kepler-1649c每19.5個地球日就能環繞紅矮星運行一周,代表地球每過19.5日,它就過了一年。它附近還有一個更接近紅矮星的岩石行星,名為「Kepler-1649b」,但其表面溫度太高,沒有生物可以在上面生存。
不過,紅矮星釋放的強大耀斑會令宜居帶行星的大氣層被剝離,令它們變得不宜居。加上專家仍未了解清楚Kepler-1649c的大氣成分及厚度,也未能準確分析其溫度和將表面水保持為液態的能力,因此未確認它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研究報告已刊登於《天文物理期刊通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