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
搞出人命照輕縱 工程亂象不堪聞

新聞觀看次數:4.2k
香港時間
03月25日(二)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由大型基建到小型工程皆亂象不絕,早就不是新聞。本港法庭日前就一宗「搞出人命」的樓宇清拆平台搭建物案件作出處罰,涉事的前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獲授權簽署人、承辦商、分判商及建築工人等,全部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當中甚至涉及造假。惟當局僅以違反《建築物條例》究責,合共罰款只有13.7萬元,再次令人慨嘆,人命何價!
2023年2月,旺角一幢樓宇清拆平台搭建物時發生高空墮物奪命意外,途經的63歲婦人遭墮下的長鐵枝插中頭部慘死。調查發現,工程進行前,曾有一名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及其獲授權簽署人,向屋宇署呈交有關的小型工程文件,確認訂明圖則及詳圖是由其獲授權簽署人製備及簽署。詎料慘劇發生後,該承建商始承認並無實際參與工程,並不知悉細節,亦無製備訂明圖則、詳圖以及提供監督等。
更令人吃驚的是,實際負責有關清拆工程的承辦商,根本不是註冊承建商,亦即是無牌;另外,由承辦商到分判商再到建築工人,皆未有提供足夠預防措施,清拆工程是以不安全或危險的方式進行,涉違反《建築物條例》,同時被認定為導致女途人死亡的主因。
今次涉及的雖然只是小型工程,但任何工程都存在風險,必須做好監督管理和安全措施,事實卻是有人出賣專業、有人無牌開工、有人弄虛作假、有人蒙混過關,當中甚至涉及偽造文件。問題這麼多,性質這麼惡劣,結果禍及無辜奪去人命,說是合謀殺人也絕不為過。然而,當局僅以《建築物條例》檢控,法庭對這類案件亦慣性輕判,完全不痛不癢,反映不到問題的嚴重性。這究竟是法律不完善的問題,還是官老爺不重視人命的問題,怎能不令人反思?
事實上,法庭輕判已成常態,還見於其他職安健案件。例如新修訂的《職安健條例》在2023年通過,最高罰款提高至1,000萬元,但本報做過統計,修例後有逾3,500宗工業意外遭檢控,平均罰款只有約8,311元,比修例前的平均罰款僅提升369元。難怪承建商個個心存僥倖,絲毫不將人命安全放在眼內。
至於本港專業人士墮落塞責更非個別事件。可以斷言,本案的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求其簽個字便算,固然荒天下之大謬,但肯定只是冰山一角,甚至可能是業界慣常做法。試想想,每天都有大量工程動工,大型地盤尚且事故不斷,小型工程會否人人也守規矩也就可想而知。屋宇署監管兒戲,現行制度無法杜絕亂象,已是彰彰明甚。
當然,今時今日的香港,多麼匪夷所思的事情也會發生。君不見,連當紅偶像團體的演唱會,也會發生史無前例的墮屏傷人意外,香港每天究竟還有多少拿人命較飛的工程正在進行,想一想也叫人不寒而慄。市民連行街也要擔心「中頭獎」,香港淪為危城,還談何旅遊盛事之都?正所謂,天災難避,人禍可免,當局是否有必要修例提高罰則,法庭是否必須正視並予以嚴懲,已是不言而喻。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