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開打全球貿易戰,以「對等關稅」開天索價,將全球貿易夥伴納入談判之列;美國股市大跌更引發全球大股災,對經濟前景信心必大打折扣,更令貿易夥伴急於穩定內外經濟的情況下,為求盡快達成貿易協議而願意向美國讓利。今次中國毫不猶豫,隨即作出反制行動,態度顯然是不會退讓,不會讓美國得逞。世界兩強博弈再度升級,若然一方一次又一次誤算,經濟戰可以演變成實戰,後果可以好嚴重。香港得及早為金融戰燒埋身作好應對預案,全球也得為中美全面脫鈎斷鏈作好最壞打算。
今次美國列出「對等關稅」清單,只是與各國談判貿易協議前先出重招,期望能在雙邊談判中取得更有利條件。面對這種推翻全球自由貿易,漠視世界共同利益的自私行徑,各國包括美國的所謂盟友,都不能再存僥倖心態,未來要跟美國做生意,得搬錢去美國投資,得讓最大利錢給美國,否則可以「返歸」。
如此不友善的態度,無可避免會損及美國的國際形象,但現屆特朗普政府毫不介意,眼中只有「美國利益」四個大字,所謂人無恥便無敵。這種霸凌作風下,想跟美國建立公平互惠的雙邊貿易協議,難如登天。減少對美國依賴,將成各地長期應對策略。中國深明美國的意圖,不留手反制,足顯堅強「應戰」的決心。美國若真的要與中國脫鈎斷鏈,中國奉陪到底。
世界兩強如是,其他經濟體最終還是要選邊站,在保護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兩者之間選擇,長遠應不難下決定,但中短期因應全球經貿版圖大變,利益大洗牌過程間,中短期經濟產值受損是不可避免的痛。如何設法加大非美經貿連繫,建立可靠、可持續的新產值,來抵扣減少與美國貿易的損失,將成為各國應對新局面的主要策略。畢竟即使選站美國一邊,若為的只能是美國利益而不是本國利益為先的話,不見得會對自身經濟有好結果,這方面,美國盟友如今正正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自知。
當全球對加強國產或尋找替代美國供應的需求日增,反而能為競爭力可與美較量的中國帶來機會。正如新加坡所言:「要跟志同道合的國家強化夥伴關係」,未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金磚國家等國際自由貿易合作平台,將有更大發展空間,各地將更有意欲作新嘗試。
當世界貿易版圖持續轉變,牽動技術、製造、支付、結算等體系的運轉,只怕美元霸權將加速崩壞,取而代之是為歐元、各亞洲貨幣包括人民幣,甚至是數碼貨幣將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不過,以特朗普「唔輸得」的作風,既選擇如此鋌而走險來為霸權翻盤,未來還要錯到底,不顧忌美元信用危機而亂施金融制裁的機會大增。中港得為此最壞情況作好預案,若能破局,擺脫美元掣肘,有望帶領全球重塑新的貨幣秩序,更好地服務世界經貿,形成可持續的新全球化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