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
創新排名又急跌 徒嘆無奈缺人才

新聞觀看次數:5.8k
香港時間
04月23日(三)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創新科技不僅是推動經濟增長及發展的主要動力,更加是提高社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特區政府過去十多年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在基建設施、資助基金、人才培育等皆下了不少工夫。不過,本港雖銳意發展創新科技,卻差強人意。
立法會新一期數據透視指出,香港在創新方面的全球排名,從2020年第11位降至2024年的第18位,4年跌7位,主要由於知識及技術產出的表現較為薄弱,與本港研究人才嚴重短缺相關。在新一期報告中,首10位依次為瑞士、瑞典、美國、新加坡、英國、南韓、芬蘭、荷蘭、德國及丹麥。換言之,新加坡及南韓在創新方面,大大超越香港。2024年,香港每百萬人口中只有4,809名研究人員,遠遠不及7,488名的新加坡和9,467名的南韓。現時,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5所百強大學的城市,兩年前,政府大力宣揚「搶人才」,又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擴闊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網絡。然而,有關計劃似乎未能搶到創新科技人才。
本月中旬,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出席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時表示,香港在國家支持下邁向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政府積極投資創科,包括進一步強化本港研發能力,並將研發成果轉化為應用,認為將是本港科技創新的重要一步。港官永遠講就天下無敵,成效卻是另一回事。數據透視指出,大學的研究式課程畢業生是填補人才缺口的重要來源,但2022/23學年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8所大學中,僅得63%的研究生在畢業後6個月內能找到全職工作的崗位,明顯低於學士學位畢業生的71.8%相應比例。大體而言,研究生在尋找與其專業對應的工作時面臨挑戰,在STEM領域的情況尤為甚,儘管59.8%的研究生修畢與「工程與科技」及「理科」相關的課程,但只有11.6%的畢業生能成功找到與其學科直接相關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本地工商機構的研發投資增長緩慢所致。
上述數字指出,只有約11.6%的畢業生能成功找到與其學科直接相關的工作,這未免太令畢業生氣餒。曾有受訪青年認為,影響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是社會欠缺創新氛圍。此外,科技研發的投資不足,以及地價、租金成本高。青年認為社會風氣側重實際、保守、不敢冒險,令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存在一定困難。
港府財赤高企,創科投資本來已不及新加坡,更遠低於深圳。在2024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宣布將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以進一步促進香港策略性創科產業發展等。但相對於新加坡政府準備於未來5年投入250億新加坡元(約1,485億港元),以聚焦發展創新科技領域,香港的100億元未免「小巫見大巫」。香港在基礎設施、金融系統即使表現出色,無奈在創新能力,遠落後於新加坡。香港要走出缺少創新人才的困局,政府須着力搞好經濟,令畢業生學有所用;鼓勵青年敢於冒險,社會要營造創新科技氣氛,在在需要有前瞻精神,而非一味自我吹噓並感覺良好。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