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必到】藝遊廟街!地道元素變身發光裝置

新聞觀看次數:17.6k
香港時間
2024年01月23日(二) 08: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配合夜繽紛活動,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為傳統廟街注入新動力,推出為期半年的推廣活動,主要有「藝綴廟街」及「食聚廟街」兩大亮點,借此提升廟街用戶體驗,吸引更多人流,今日先為大家介紹「藝綴廟街」必到的打卡位!
旅發局是次邀請了本地建築師蕭國健(Stanley)用藝術點綴廟街,沿廟街多個地點設置具有老香港及廟街元素的發光打卡藝術裝置、特色路標及投影裝飾等,營造五光十色感覺。「例如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內的天后廟是廟街代表性的建築物,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很多人到廟街就是為了參觀這座古廟,因此我在門口兩旁設置了兩個傳統燈籠發光裝置,就像歡迎遊客到訪。而前方的福字,則代表大眾參拜天后廟以祈福為主。」
為了今次的活動,Stanley事前和團隊到廟街拍了很多照片,希望好好掌握將經典元素再融入設計中。「由地鐵站至廟街,再行到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的沿途,我們共放置11個具廟街地區特色的發光裝置,融入了舊鐵閘、窗花等老香港特色圖案,並以富現代感線條呈現,新舊對比為廟街文化貫注新鮮感。當中發財字樣、『蝠鼠吊金錢』圖案、靈雀、魚蛋、涼茶舖葫蘆及辣蟹等物件,是香港傳統特色之一,希望能夠藉今次的機會,喚起大家的集體回憶。」
路標及投影 增添藝術感
走進廟街,不能錯過特色路標,在原有路牌上增添藝術元素,其中「廟街」加入卡通版的廟街牌樓、煲仔飯與涼茶等圖案,資訊與趣味兼備。另外,還有投影裝飾,包括燈籠、小鳥等圖案,展現廟街的獨有風貌。「繽紛色彩的投影打在建築物上,就算距離較遠亦可欣賞到,部分投影圖案加入了唐樓的窗花及鐵閘圖案,還有天后廟瓦頂以及通風磚圖案等,大家不妨用心發掘一下。」而廟街的配電箱及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的金屬欄杆,更貼上充滿港式地道風情的藝術圖案,呈現區內獨特體驗及文化。Stanley希望,透過這些富本地特色的打卡裝置,讓旅客及本地市民體會最有情懷的香港味道,提升他們到訪的興趣。
天后廟延長開放時間
活動得到東華三院的支持,位於油麻地榕樹頭公園、有過百年歷史的法定古蹟「天后廟」,逢周六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10時,讓更多遊客到訪。「天后廟是廟街名稱的來由,早於1865年建成,早期除了拜神外,公所亦設於此,不少市民聚集談談社區瑣事,早期亦提供義學服務,和街坊有着密切關係。我們非常支持今次的廟街推廣活動,因此延長逢周六開放時間,希望公眾前往廟街除品嚐美食及打卡外,也可了解古廟歷史。」東華三院(委託廟宇)營運經理伍兆聰表示。
本地建築師蕭國健(Stanley)獲旅發局邀請,為今次廟街推廣活動設計具有老香港及廟街元素的發光打卡藝術裝置、特色路標及投影裝飾等。(方偉堅攝)
東華三院(委託廟宇)營運經理伍兆聰表示,延長逢星期六天后廟的開放時間,希望多些遊客一訪古廟,了解其歷史及在廟街的重要意義。(方偉堅攝)
發光打卡藝術裝置:
「蝠鼠吊金錢」圖案(佐敦道/甘肅街與廟街交界)(方偉堅攝)
麻雀發財(西貢街與廟街交界)(方偉堅攝)
涼茶葫蘆器皿(北海街與廟街交界)(方偉堅攝)
地道小吃──魚蛋(北海街與廟街交界)(方偉堅攝)
風味美食炒辣蟹(南京街與廟街交界)(方偉堅攝)
廟街自然景觀(寧波街與廟街交界)(方偉堅攝)
福來運到(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方偉堅攝)
傳統燈籠(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方偉堅攝)
榕樹頭公園鳥語花香(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方偉堅攝)
特色路標:
在原有的路牌上加入藝術元素,其中「廟街」加入卡通版的廟街牌樓、煲仔飯與涼茶等圖案,資訊性與趣味兼備。(廟街與南京街交界處)
街上亦放置「廟街」字樣的裝飾,指引遊人前往廟街。(沿佐敦道方向的街道)
投影裝飾:
區內不同位置有投影裝飾,包括燈籠、小鳥等,展現廟街的獨有風貌。(廟街各處,近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方偉堅攝)
區內不同位置有投影裝飾,包括燈籠、小鳥等,展現廟街的獨有風貌。(廟街各處,近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
創意藝術:
於廟街的配電箱及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的金屬欄杆均掛上充滿港式地道風情的藝術圖案,呈現出區內的獨特體驗及文化。(廟街牌坊入口附近、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
於廟街的配電箱及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的金屬欄杆均掛上充滿港式地道風情的藝術圖案,呈現出區內的獨特體驗及文化。(廟街牌坊入口附近、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