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藝術總監Julien Rejl來港任評審 寄語新一代電影人尋根

2024年06月21日 08: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國際影壇盛事《康城電影節》「導演雙週」環節法國藝術總監Julien Rejl獲邀來港,擔任「奪目映像」新導演競賽計劃的評審,期間接受本報專訪,提到今年康城雖然放映《九龍城寨之圍城》,但當時他太忙碌未有時間看,今次希望順便在香港戲院欣賞。首次來港的Julien,談到他對電影的熱愛是在80與90年代形成,他發掘過很多港產片,包括成龍的功夫片與黑幫片等類型電影,他也是吳宇森與徐克的忠實粉絲,喜歡王家衛處女作,所以香港對他來說意義重大,尤其是動作片、驚慄片與黑色犯罪片,受他尊敬與崇拜:「很遺憾地,今時今日不止是香港,還有美國的荷里活以及韓國,都不再製作這些類型片,我認為很可惜,因為那些導演為電影創造了一種新語言。希望有天可以看到類型片的回歸。」
Julien透露「奪目映像」競賽中有香港新導演令他感到驚喜,看出對方是真正影迷,善於用典,以夢境般的非現實主義手法拍攝。他指全世界很多新一代電影人,並不熟悉電影語言,只注重故事主題:「我不反對現實主義的社會議題電影,影史上也很多這種的出色導演,但電影人不應該只視電影為表達意見的工具,或裝作對社會議題很有看法,卻不重視電影語言。」
他寄語香港的新一代電影人尋根:「你只能從舊電影學習電影是甚麼一回事,那是電影人的語言:畫面與聲音。現在很多人拍電影都是交代別人的事,而不是自己感受,電影人應該由自己情緒、觀點與人生經驗出發,將它轉化為藝術。除了要看出色的香港導演,也要接觸其他華語片,如台灣的蔡明亮、內地專拍紀錄片的王兵、只拍了一部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便離世的胡波等,看這些啟發性的電影很重要。無論你對甚麼有興趣、可以是喜劇、紀錄片、或是動畫,嘗試先用電影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從如何建構一個鏡頭、聲音設計、選擇音樂去開始……畢竟電影並不是一篇議論文。也要看文學、看繪畫、聽音樂、任何視覺藝術、劇場,這些都可以孕育出靈感,如果你有些東西想與觀眾分享,你自然會找到方向。」
他又談到搞「導演雙週」的目標,是打破「商業片」與「藝術片」分野的迷思,所謂多元化,應該同時包容非常商業或非常小品的電影,讓兩者的觀眾,互相發掘之前未看過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