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勿太悲觀!歐洲經濟仲有得救

201910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聯社圖片)
中美貿易戰引發的衝突波及全球經濟,惟最先出現明顯衰退迹象的卻是作為「旁觀者」的歐洲,市場普遍認為這是由於歐洲太過依賴出口貿易所致。顧問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聯席主席及首席經濟學家Anatole Kaletsky認為,這種說法並非事實的全部,經濟並不如表面上那麼差。
Kaletsky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修訂的經濟預測,在7月下旬,IMF估計今年全球經濟會錄得3.2%的增長,較去年10月時預測的3.7%有所下跌。但是這次下調的主因不是美國、也不是中國,而是在於歐洲。
IMF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2%,與一年前預測完全一致;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是2.6%,甚至比去年預測是上升了0.1個百分點。對日本和其他亞洲經濟體的預測也基本沒有變化,意味着歐洲才是全球經濟放緩的「罪魁禍首」。該目前預測歐元區經濟今年會增長1.3%,較一年前預測時少了0.6個百分點。
歐洲經濟今年遭受的打擊比美中衝突中的任何一方都要嚴重得多的原因有三個。首先,歐洲極易遭受貿易戰的波及,因為歐盟太過依賴貿易,其出口額占了歐元區GDP的28%,而美國僅為12%,中國則為19%。
再者,歐洲應對經濟衝擊的政策幾乎「全錯」。當美國或中國經歷威脅降低經濟增長的衝擊時,通常會採取先發制人和逆周期措施的刺激需求。為應對貿易戰,聯儲局幾乎立即改變了其貨幣政策路線,並開始減息。中國亦已經加大了貨幣、財政和信貸政策,以確保消費,住房建設和基礎設施支出能夠彌補出口和私人投資的減少。
相比之下,在歐洲對於應對需求疲軟,其政策往往是「順周期」的,面對經濟增長放緩,歐洲各國政府提高稅收並削減公共支出以「控制」預算赤字,而不是擴大財政開支提振內需。
此外,歐洲遭受了兩次內部政治衝擊,這比中美貿易戰更具破壞力。去年夏天,歐盟委員會與意大利新民粹主義政府之間的預算衝突,再次引發了市場對歐洲貨幣和銀行業崩潰的擔憂,甚至比10年前爆發的歐債危機更為嚴重。而在3月份,正當意大利風險平息之時,英國無協議退歐機會急增,成為新的威脅。由於歐盟對英國的出口幾乎是對中國出口的兩倍,因此與英國的商業關係突然停止,可能與2008年金融海嘯具有一樣的破壞力。
然而,Kaletsky認為上述三大導致歐洲經濟差劣的原因中有兩個,即宏觀經濟政策錯誤和內部政治衝突,已正走向解決。儘管對全球貿易的過度依賴(尤其是在德國)仍在存在,但至少歐洲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已開始被認為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具競爭力」或基本經濟健康的表現。
現在幾乎每個歐洲國家,即將上任的歐洲委員會內部成員以及歐洲中央銀行都在認真討論寬鬆的財政政策。
他認為,歐洲央行最近決定恢復量化寬鬆政策,並在沒有任何時間限制的情況下維持負利率,這保證了債務沉重的債務成本將大幅下降,例如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和法國。較低的利息支付將使這些政府有更多的預算空間來減稅或增加公共支出。
儘管德國仍對加大財政政策有所保留,但Kaletsky認為歐盟最終仍能克服過度依賴出口的問題。
------
Click下面粒掣,儲on.cc coins!機票、家電、超市禮券、過萬份獎品等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