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電腦學會:P2P支付程式最大的價值在於…

202002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朋友、同事吃飯分單,先付錢的往往會叫其他人用電子錢包還錢給他。這種P2P的支付方式,已成為大多數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騰訊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外,香港也有大型銀行分拆子公司,去開發專用的App。儘管近年不少銀行都致力發展金融科技,使用的技術可説是五花八門,但P2P支付,似乎是唯一成功且被廣泛應用的例子。
事實上,這些P2P支付的應用程式,其實能算是很高科技(Tech),基本上無法申請專利,但卻有着可靠的護城河,令競爭對手不易成功抄襲。在內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加起來,已佔了超過九成的市場。
說到底,金融科技是不是很Tech,不是重點,能直接解決用戶的痛點,和讓他們產生依賴才是重要。因為這樣的產品,才會易於建立一個強大的用戶生態圈。生態圈其實是一種「已經習慣了,如非必要也不想轉變」和「朋友間都是用它」的產品霸權,功能不一定是最好,夠用就好了。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要和朋輩連繫上,所以經常使用,便會成為習慣,對它產生依賴。
其實,一個可靠的用戶生態圈,是會有網絡效應的,有利於推廣新產品、新服務。騰訊最初也是利用微信的即時通訊平台所建立的生態圈,去促進微信支付的使用。
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產品,不能幫銀行賺到錢,也是沒用的。信用卡、八達通也會向商戶收取交易費用,這些P2P支付程式卻不收取交易費用,也少有廣告收入,往往使人忽略其實際商業價值。
其實,這些P2P支付程式的最大價值,不在於交易收費,而在於交易數據。
近年,銀行界積極探索如何透過大數據,去挖掘更多的客戶資訊,從而在貸款時,進行更好的風險評估,或選擇合適的客戶推銷新產品。可是,在過程中,很多時會遇到數據缺乏完整性和不足夠等問題。在數據不完整或缺乏資訊的情況下,大家能夠期望人工智能能幫到多少呢?大數據分析又能給多少啟示呢?
其實銀行一直都掌握大家很多數據,例如住址、年齡、收入等等,但是這些數據不夠詳細。透過收集客戶的消費數據,以補充現有數據不足,便成為新趨勢。這些P2P支付程式,正好為銀行補充了非信用卡消費的資料。同事一起吃飯、買禮物、網購等行為,都無所遁形,銀行可從用戶輸入給收款人看的資訊推算;再配合信用卡收集的數據,消費者的資料就很完整了。
此外,這些P2P支付程式,也可以編織出每個客戶的人際關係網,有甚麼朋友和親戚、經常和誰吃飯,其實都會一清二楚。知道了這些訊息,銀行就比較容易知道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父母有沒有錢,身邊有沒有朋友瀕臨破產邊緣,就可推斷是否應借錢給你了。
香港電腦學會網絡安全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陳鎮輝
------
【仲等咩?】最強炒股神器《東網Money18》APP已全面升級,新增多項新功能,助你投資理財、揀股問股!即刻clic入 http://on.cc/redirect/money18 下載安裝!
想問股票?即刻Click入 http://bit.ly/2NqHU90 留言,《東網Money18》專欄作者同你點選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