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脹勢頭確立!人行急撲火 投資名宿籲勿輕心

202105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隨着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活動恢復,全球大宗商品漲價潮來襲,推動中國4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升幅擴至6.8%,創下2017年10月之後新高,變相向內地出口目的地輸出通脹。惟人民銀行「出口」淡化通脹升溫的憂慮,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階段性推升」內地PPI,但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工業生產穩定恢復,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行,加上去年同期較低基數,石油相關行業價格升勢尤其凌厲。上月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的價格按年飆85.8%,升幅較3月急速擴大62.1個百分點,帶動4月PPI按年升幅比3月擴2.4個百分點,升幅超出市場預期。
然而,由於豬肉價格按年急降21.4%,推跌食品價格,消費物價通脹相對受壓,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幅僅擴大0.5個百分點,至0.9%,略遜市場預期。
儘管如此,非食品價格上漲1.3%,升幅較前月擴大0.6個百分點。其中飛機票、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26.9% 、20.1%及21.9%,文娛耐用消費品和大型家用器具價格分別上漲1%及0.1%,反映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已陸續浮現。
人行周二發表報告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通脹升溫,原因有三個。包括主要經濟體推出大規模刺激方案、需求復甦進度階段性快過供給恢復,及全球流動性環境處於極度寬鬆狀態,相關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可能在今年第二、三季階段性推高內地PPI漲幅,惟需客觀地看待,因今年PPI走勢受到較大的去年低基數影響。
人行派「定心丸」,預計2020年至2021年兩年的PPI平均漲幅仍處合理區間,輸入性通脹的風險總體可控,亦料今年CPI漲幅較溫和。惟大宗商品漲價對內地不同行業、企業帶來的差異化影響仍需密切關注,同時綜合保供穩價政策,及時有效管理預期,防範市場價格波動失序。
日資券商野村預計,PPI於5月恐升穿7%,由生產端傳導至消費者的通脹壓力將愈發明顯,故料同月CPI升幅亦擴大至1.8%,第三及四季更分別增至2.3%及2.8%。該行同時上調對PPI及CPI全年預測,至6.7%及1.8%。
該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內地CPI仍相對低企,當局難以收緊貨幣政策以控制PPI上升,而下游需求已見倒退,恐削弱經濟增長動力。相比政策收緊,他相信內地政府或有需要上調信貸增長目標,以配合經濟增長。
●麥樸思:別低估通脹持久性 新興市場受惠美國基建計劃
全球通脹除了得到數據印證外,投資名宿也警告別低估通脹持久性。有「新興市場之父」之稱的Mobius Capital Partners創辦人麥樸思(Mark Mobius)表示,全球各大基金經理人可能低估了通脹的持久性,對美國尤其是個大問題,因為後果是通脹升高將壓抑美元匯率,物價快速上升支持原料價格上漲。
對於這種經濟環境,他認為,新興市場會有利,料這些市場未來幾年經濟成長將比發達國家家更快。談到價值股展現輪動,他指出「由於利率持續偏低,投資人的布局必須結合價值股與成長股」。
麥樸思同時是中國「大好友」,他認為美國的基礎建設計劃將使得中國大陸、印度與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受惠,預料會有更多資金流入市場,在新冠疫情逐漸平息後,這是「雙重利好」。
他繼續表示,中國大陸股票是「沒有實質替代品的」,儘管目前包括科技股在內一些資產承受壓力,也同時看好台灣的半導體類股和科技股,以及南韓與印度市場。
●人民幣中間價連漲3日 監管容忍度加大
人民銀行「出口」淡化通脹升溫的憂慮外,也對近期人民幣升勢有較大的容忍度。由官方開出的人民幣中間價周二報6.4254兌每美元,上調171點子,創近3年高位。分析預計3個月內在岸價可上試6.3水平。
人民幣中間價連漲3日,惟受市場對通脹的擔憂提升風險情緒,美滙指數企穩,拖累反映內地市場情緒在岸人民幣周二收市跌97點子,報6.4173;反映海外市場情緒的離岸價亦曾低見6.4298。
儘管故此,市場對人民幣後市仍然樂觀。內地官媒發表文章稱,短期人民幣匯率有進一步上行的可能。網上金融交易商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師楊傲正預計,當中國服務業和消費需求在未來數月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加平衡,帶動人民幣持續在6.43至6.57高位橫行盤整。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表示,中國經濟數據造好,加上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的規模按月上升648.69億元,至紀錄新高3.22萬億元等,短期內將關注人民幣能否重試6.4水平。
愈來愈多國家加入央行數碼貨幣的研發,國際清算銀行預測,未來3年不少國家央行將陸續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內媒報道指,央行數字貨幣在實施過程中或對全球支付系統帶來衝擊,惟將為國際貨幣體系、金融系統和經濟發展方式帶來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