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智庫:唔想中伏?學識呢10個網購小貼士啦!

香港時間
2021年08月07日(六) 12: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政府派發的5,000港元電子消費券,可用於本地實體商店、本地網店或網購平台,首期2,000元已經在8月1日送到大家手上,轉眼已經過了將近1星期,你又採取甚麼消費策略呢?慢慢使、已經用完,定係使凸要自己「貼錢」埋單?
事實上,疫情爆發後,愈來愈多人上網購物,因為網購選擇多又方便,在沒有時間及地域限制,每日24小時都可以隨個人喜好任意購買。政府統計處在4月出版《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3號報告書》就去年港人使用資訊科技、網絡普及和網購等活動趨勢進行分析,調查顯示,15歲及以上人士於統計前12個月內曾經網購的比率,由2018年35.8%,上升至去年的43.1%,反映網上購物日趨普及。
因為便利,你會否一不小心將網購變成「妄購」?用網購得來的物品將屋企推積如山,儼如一個小型貨倉呢?不想網購失控甚至成癮,大家可以參考以下10個小貼士,做個精明消費者。
【1、認清自己網購目的】
網上世界選擇實在太多,在網購前,你可以先想想點解要購買該種產品,並可再按個人需要羅列出一個清晰的購物清單,以便有效控制自己的購物意欲,分清楚甚麼是純粹想要?甚麼是真正需要?你又是否為了減壓而胡亂購物嗎?
網購要學懂「忍手」,不要為買而買,要抵得住購物誘惑,避免重複購買、衝動消費,或者買下大量不需要的東西,最終「碌爆卡」或變成負債,是何等無謂呢!
【2、選擇信譽良好的大型網購平台】
要避免購入質素參差的產品,在網購時,建議在信譽良好的大型網購平台訂購產品,或選用相熟及由親友介紹的商家,而不宜單單參考網民評價。如果第一次光顧該網店,更應做好功課,先行了解一下賣家背景、商譽及網評等。
若是網上小店便要格外小心,據網絡專家指,原來網址「https」跟「http」有明顯分別。以「https」為首的網址屬較安全的連結;若網頁只以「http」呈現或瀏覽器對網頁彈出警告字句,便不應繼續瀏覽該網址,更切勿向該網頁提供任何個人資料。
【3、貨比三家嚴選抵價產品】
面對「平到你唔信」的減價貨,應該停一停、諗一諗,該產品的來源?會否屬於假貨?盡可能選購曾在實體店購買過的產品,以減低產品落差,並留意價格是否合理,避免購買了價值不符的商品。需知道網購無實物參考,購買特價品時更應特別提高戒心,以免因小失大。
至於購物優惠可謂五花八門,但很多時有購物限制或設有時限,例如要購物達到指定金額才可使用優惠,變相很易超出預算,而限時則少了考慮的時間。因此,消費者宜自行設定每個月網購的消費額上限,並於網上搜羅及進行比較,最好貨比三家,以找出市場上的真正抵價,此舉可減少因為享用優惠而過度消費,到月結單殺到時才驚覺超支。
【4、主動出擊搶優惠更慳家】
上面提到要小心揀選減價貨,但換個角度,作為精明消費者可以主動出擊,例如如果有特別喜歡的網站,可考慮登記成為會員及訂閱其電子通訊,以取得優惠的第一手資料。
同時,可留意個別網站會定時提供折扣碼,買家只要於結帳時輸入便可得到折扣優惠。更值一提是大時大節往往是掃貨的好時機,網店為刺激銷路,會有不同優惠、贈品或免運費等活動,部分更容許事前將商品加入購物車作為預購,如此一來就可以慳上加慳。
【5、海外商號或難以追討】
網絡世界無遠弗屆,不少網站設有「地區/語言」選擇,以滿足全球消費者。網友要留意即使選擇消費地區為「香港」,或者網站顯示「.hk」等字眼,亦不代表該網站由香港商戶所營運。
網購時,應仔細瀏覽網站內容,包括參考「關於我們」、「付款資料」、「條款及細則」或「聯絡方法」等等,了解商戶的具體資料。有曾經中招的網友提醒,在網頁標示貨品價格為港幣,但結帳時卻以其他貨幣結算,最終被要求支付額外的匯率差價,失了預算之餘,亦令原來開心購物卻換來一肚氣。事實上,假如經海外小店購買,當中遇到問題時,或難以跟進及追究,買家需自行衡量風險。
【6、預先了解退貨條件】
講到底,網購只能依靠商戶提供的相片及文字描述,一旦「扑槌」購買後覺得貨不對辦,又或當見到貨物時,會因與想像有出入而想退貨。不過,要注意大部分購物平台就退貨事宜都會設有不同限制,普遍只接受因自然損壞的貨品才作出退貨申請。如果選擇無理由退貨,就算店主願意,買家或需自行承擔運費等開支,故購物前應要三思,並要預先了解網店的退貨條件。
萬一要進行退貨或售後跟進,購物時,記緊保留交易紀錄,並將對話紀錄自行「留底」,以防日後出現爭拗時有據可依,並盡早聯絡網店的客戶服務處理。
【7、時刻保護個人資料】
網購少不免要提供多項個人資料,例如,在網上付款過程中,有機會將信用卡資料透露予他人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過程中,亦需要提供聯絡電話及地址等個人資源,以安排送貨。
不過,個人資料於購物時一旦外洩,輕則可能會被用作推銷之用,重則甚或導致帳戶被駭,後果可以很嚴重。所以,網購時應小心保護個人資料,包括,選用可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留意交易是否透過信用卡公司授權的頁面完成、使用後備電話號碼作聯絡電話,選擇到門店或寄存點取貨,避免披露個人地址,均有效減低個人資料外洩。
【8、安全付款最為重要】
部分網購平台為方便日後買賣交易,容許買家保存個人支付方式,但用戶可自行決定是否儲存信用卡或PayPal等帳戶資料。
如果常用信用卡支付網購產品,更應建立雙重認證(2FA)步驟或非持卡簽帳通知,又或選用PayPal支付,以避免簽帳時要披露個人及銀行帳戶資料。
【9、退貨或轉售以減低損失】
一名美國認可理財策劃師曾經指出,原諒自己的揮霍行為,並嘗試在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改善過度消費的第一步。萬一不幸做錯消費的決定,買了不合用的商品,可嘗試透過退貨或轉售等方法,以減低損失。不過,更實際的做法,必然是在購物前,做好規劃預算,嚴控購物開支。
【10、使用扣帳卡可享兩大好處】
虛擬銀行競爭激烈,各銀行亦紛紛推出Debit Card(扣帳卡)產品完善銀行服務。Debit Card可稱為扣帳卡或借記卡,跟信用卡同樣有卡號、CVC等,但兩者分別是扣帳卡會連接銀行戶口,交易時會直接於特定戶口扣除款項,戶口餘款不足就不能完成交易,所以絕對不會出現先洗未來錢的情況,更易掌握自己財政狀況。
視乎各間銀行安排,部分Debit card於開戶時已自動配備,部分則要另外申請。為求吸客,個別銀行更推出網上購物現金回贈優惠,且回贈將以現金支付而非購物積分,賺取現金回贈後可用於繳交其他生活雜費等開支,用途更為廣泛。
網購無疑相當便利,可以足不出戶就買到心頭好,但同樣陷阱處處。為免招致損失,大家下次購物時,不忘提高警覺,就可以開心網購了!
關鍵字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