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智庫:通脹猛如「虎」 嚴選4大投資工具保值至上

香港時間
2022年02月26日(六)
20:04更新12:00建立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傳統華人社會普遍會向下一代灌輸積穀防饑的觀念,推廣至理財方面,更鼓吹「存錢是美德」、「不要先使未來錢」等等,好不容易才累積一定的財富,不過,近年各國央行大舉量化寬鬆(QE),加上受累新冠肺炎肆虐超過兩年,均推高通脹。面對全球通脹猛如「虎」,普羅市民應該盡早透過投資去減慢身家被蠶食的苦果。
根據富達環球退休調查顯示,55歲或以上受訪者所擁有的資產中位數約160萬元。假設每年通脹幅度為3%,資產價值將在25年後大減逾半,跌至76萬元;若每年通脹達4%,資產價值更會大幅縮水到僅餘60萬元。
又舉個例,如果大家在30年內無間斷地每月儲起5,000元,在30年後可儲起180萬元,但當每年通脹率維持在3%,這筆資產會跌至116.2萬元,貶值35.4%。相反,如果轉為每月5,000元用作投資,並取得4.5%平均年回報率,資產便增至逾243萬元,從而減輕通脹帶來的負面影響。當然,如何作出理性投資,避免因投資失利而令資產加速貶值更為關鍵。其中,選對投資工具是重要的一步,以下將介紹4大投資工具,究竟邊類適合你?
【股票:長揸ESG概念 收息股值博】
股票是港人最熟悉的投資工具之一,而過往不少研究顯示,股票亦是最大機會可跑贏通脹的資產。適度通脹通常伴隨着經濟及企業利潤有增長,因而利好股票投資,但要注意,欠缺深入分析的短線炒賣猶如賭博,有機會連本金亦輸掉,還是要從長線投資角度審慎入市,並作合適的資產配置。
早前有基金公司分析2022年投資環境時表示,聯合國氣候峰會達成的減碳要求共識,將導致商品價格上升壓力加大,並使全球經濟出現滯脹風險,亦即經濟停滯不前,但物價持續上升的現象。因此,為了抗衡通脹環境,應增加股票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其中,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相關的公司不妨納入退休金理財規劃中。
原因是愈來愈多基金在投資前會加入審視ESG數據,以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ESG數據雖未必可從財務報表中找到,但這無形資產卻是股份估值的重要組成因素,而ESG評分較好的企業股價表現往往跑贏大市。疫情期間,ESG投資更加快增長,市場預期這增長趨勢將持續。
此外,不少投資者也會買入收息股抗通脹。然而,在揀選時要注意,除留意股息率高低和派息穩定性之外,亦要了解公司業務可否跟隨經濟增長。一般而言,金融與地產股在通脹環境下,股價較大機會向上,而公用股有穩定的現金流,派息相對穩定,股息亦可用作對沖部分生活開支上升。
【債券:iBond回報有保證 美TIPS諗得過】
通脹上升的環境不利債券投資者,若配合利率上升,債券價值更進一步遭蠶食,中途沽貨有機會蝕價而蒙受損失。即使持有債券至到期取回全部本金,但固定派發的利息亦已被物價上升而令吸引力削弱。
不過,市場上仍有一些可對抗通脹的債券種類,對港人而言,較熟悉的應是港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以去年發行的第8批iBond為例,設有保底息2厘,亦即保證每年回報2%。
若然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在參照期內的平均值高於2%,iBond亦會跟隨增加派息,帶來抗通脹的效果。
然而,iBond較適宜在初始發行時認購,持有至到期或中途沽出均可,但若然在二手市場中途買入,難以確保有賺無蝕。
海外方面,美國抗通脹債券(TIPS)是一種可用於保護投資者免受通脹損害的債券。它由美國財政部發行,特點是本金會跟隨美國CPI調節,當通脹率上升,TIPS本金部分跟隨上升,派息也因而增加。
【黃金:入市渠道多 衰在無息收】
黃金常被認為可抗通脹和貨幣貶值,主要是看重其保值能力相對現金高,以及作為資金避風港。不過,要留意黃金不能產生利息,而在通脹率上升時,央行往往會加息,這會增加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稍為削弱黃金的抗通脹能力。
現時投資黃金的方式有很多,如銀行提供的紙黃金計劃,存戶可以用黃金存摺記錄買了多少黃金;市民亦可直接到銀行和金舖購買實金;持有證券戶口的投資者則可選擇透過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金礦股等工具涉足黃金相關投資,只是要注意金礦公司業務不一,股價走勢未必可以緊貼金價的走勢,股價波動性亦普遍較金價高。
【物業:交易成本門檻高 宜量力而為】
對於資金充裕人士,買樓收租是抗通脹的方法之一。因為香港在統計消費物價指數時,住屋的權重最高,高達40%,租金升跌對通脹率的高低有重大影響。不過,房地產涉及的交易成本和入場門檻較高,加上流動性不高,宜量力而為,並採取較長線的投資角度,以減低風險。
再者,香港樓價長升長有的神話會否延續值得商榷,特別是以高按揭成數在高位上車者,會較受潛在樓市調整和美國聯儲局加息所影響,大家入市前不忘要多做功課。
關鍵字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