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脹擊潰英美經濟 兩國將同陷衰退...

香港時間
2022年06月13日(一) 21: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由俄烏戰爭、供應鏈失衡所引發的通脹飆升,正在蠶食歐美消費者的購買力,打擊疫後經濟復甦的進程。英國4月本地生總值(GDP)意外地按月下跌0.3%,為連續兩個月萎縮,表現差過市場預期。而在美國,有調查顯示,7成經濟學家預計明年將出現衰退,就連美國前財長亦再次警告,聯儲局低估了經濟衰退的風險。
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當地服務業、製造業、建築業同時出現萎縮,是2021年1月以來首次出現3大範疇同時倒退的情況。該局指出,4月GDP倒退的主因在於服務業下跌0.3%,包括因新冠肺炎檢測政策改變,令醫療及社會工作相關經濟活動減少5.6%。
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James Smith表示,若撇除醫療支出,4月GDP實際上大致持平。不過,按目前數據推測,第二季經濟料按季下跌0.5%,略低於英倫央行(即英國央行)的預測。他續指,央行的關注重點將會是今年剩餘時間的消費表現,由於當前消費者信心低迷,料接下來零售銷售恐見倒退。
俄烏戰火亦導致了整個歐洲的經濟陷入泥潭,法國總統馬克龍更表示︰「歐洲與法國已進入了戰時經濟狀態。」他認為,歐洲需要就此調整經濟步伐,不能再按照一年前的節奏及方式生活。
另邊廂,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也不斷升溫。外媒調查了49位經濟學家的看法,其中有大約四成受訪者估計,明年上半年將出現衰退;另有近三分之一的專家料衰退在明年下半年發生。這一點與聯儲局所期望的經濟「軟着陸」背道而馳,亦意味當局出現政策失誤的可能性正驟然升溫。
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教授薩默斯認為,通脹數據處於40年高位,加上失業率保持在極低水平,令到經濟未來兩年陷入衰退的可能進一步上升。他又重申,聯儲局官員對形勢的發展過於樂觀,希望他們在本周議息的會議上可認真看待衰退的風險。他又指出,通脹持續上行的風險較高,不大可能在短期內下滑,因此對經濟的衝擊也會持續不斷;又謂美國應該對中國貨關稅實施「策略性的新選項」,以幫助緩解通脹壓力。
不過,2008年金融海嘯後大舉推行量化寬鬆(QE)政策的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認為,只要供應方面好轉,繼而紓緩通脹壓力,美國經濟仍然可能實現「軟着陸」。他坦言,經濟目前好壞參半,確實有衰退的可能,惟當前情況與1970年代出現的滯脹相比,仍有一些差距。當時通脹持續了十多年,才令通脹預期變得根深柢固。
外圍經濟不景,中國的情況亦充滿挑戰。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首5個月內地居民累計存款大增7.86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大增50.6%,反映在疫情反覆情況下,居民消費意願下降而存款大增。內地經濟學者、北京大學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疫情防控的舉措必然影響到生產、投資、消費各個方面,使經濟全面放緩,要實現今年5.5%的增長目標將更加困難。
他說,當前在疫情防控上要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但落實時不能層層加阻。他又指,在一些封控城市,很多中小微企業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一定要推出有效的政策來共渡難關,像減稅、免稅、減租金、貸款延期等一系列救急措施。外媒引述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城市研究主管分析指,一旦深圳陷入困境,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來說是個警號,更意味內地經濟「錢景」堪虞。
關鍵字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