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超市零售創10年低位 分析︰短期難望好轉

2024年04月08日 06: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今年首兩個月的零售貨值按年僅增1.42%,拖累因素不是非必需的奢侈品及衫褲鞋襪,藥物及化妝品更按年大增21.9%,反而是超級市場,期內超市及百貨公司超市部門的零售貨值按年再跌逾3%,規模刷新2013年之後的低位!分析相信,市民消費審慎及購物模式改變,令情況短期內難望好轉。
不可否認,首兩個月零售貨值難看最大原因是「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按年大跌25.05%,但去年「元兇」就真的是超市及百貨公司超市部門,其中超市售貨值倒退或5.73%,為10年新低,售貨量指數更是2005年有紀錄以來新低。
難怪近日傳出華潤集團旗下U購Select大量結業、惠康縮減粉嶺業務,以及恒基發展(00097)經營UNY兼APITA的部門在疫後首年居然錄得稅後虧損擴大90%,跟母企恒基地產(00012)本地商場去年「客流量及租戶整體生意額已超越2018年水平」大相逕庭。
又看今年1月,本港超市售貨量指數按年瀉14.2%,創2005年後新低,佔比最大的食品飲料首兩個月售貨值乃僅次於去年同期的12年次低,可謂大昌食品市場結束近40年經營的最佳註釋。
港人大舉北上消費成風,本港超市掃貨潮不再。東灜遊(06882)執行董事𧝁國全透露,主打內地山姆會員商店或Costco會員超市的旅行團3月已開始退燒,推出首兩個月團友不少受親友影響好奇北上,笑言「唔係靠佢賺錢,更大得着係多啲人知我哋有內地團」。
中文大學市場學系講師梁幸兒指,北上熱潮是市民覺得便宜、性價比勝本港,某程度上反映消費決策顧慮較多。從市場學角度,她認為,連鎖超市陷困,原因包括定價一向不算進取,不夠吸引,不見得有「折扣日」之類鼓勵入場掃貨,減價更多以綑綁式銷售間接提供,「一款罐頭好多時要買幾罐先會平啲」,滿足了盡快散貨多銷的商業考慮,卻可能令消費者買得過多,久而久之降低購買意欲。
HKTVmall母企香港科技探索(01137)3月底預告可能「要打價格戰爭取市場份額」。梁幸兒相信,大型超市暫時未必會打減價戰,燈油火蠟、租金和物流成本,始終限制減價空間,現時似乎優先透過縮減門店面積去節流。
另外,垃圾徵費不久後生效,市民自會更加精打細算,「兩餸飯又難免會令人少咗煮飯,少咗去超市」。凡此種種,皆令超市生意額短期內難望轉勢。儘管傳統超市仍有生存空間,但面對網購平台和外賣平台的進攻,她相信,他們會設法鎖定消費力高的中產、30至50歲人群,又為網購顧客提供較大優惠,推動他們轉投網上渠道,「實體店係困難,可見將來實體超市會愈來愈少」。
𧝁國全尚未掌握港人團友辦完會籍後持續北上的數據,但「聽澳門分公司嘅同事講,好多成日揸車過珠海山姆買嘢」。就本港零售通關後表現令人失望,「大家消費都係睇邊度抵啲、靚啲……剩係擔心無用,服務同品質最重要,咪借鏡吓人哋有乜做得好,今日人哋超前,唔等如我哋永遠都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