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貿易戰亂中有序 區域化成新主流

新聞觀看次數:2.3k
香港時間
03月28日(五)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正當全球屏息以待美國特朗普政府於4月2日公布的對等關稅內容之際,白宮卻於此前公布向全球進口美國的汽車無差別地徵收25%關稅,令全球貿易戰再度升級,甚至讓世界經濟陷入混亂的狀態。之不過,眼前世界大局其實是亂中有序,主軸是綜合競爭力不足的美國選擇放棄自由貿易,關門保霸權,從而令美國的對外貿易關係出現重大變化,而維繫盟友的利益關係亦面臨瓦解,並促使區域化取代全球化成世界經濟新秩序,如何盡量降低美國風險,深化區域協作,實現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投資新主題。
繼針對鋼鋁加徵關稅後,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汽車徵收永久性25%關稅,且範圍適用於重要的汽車零組件,更聲言此舉可以為美國創造每年1,000億美元收益,美國人感「動聽」之際,得弄清此舉恐令美國進口車成本大增,消費者選擇不增反減,同時會惹來貿易夥伴的反制,不利美國車企、勞工就業與汽車消費,一來一回的「收益淨額」,好可能是負值。
基本上,整個「關稅」劇本,源於美國綜合競爭力褪色,且天量債務成燙手山芋,自由貿易下不再對美國有利,就索性將之推翻,「發窮惡」迫使世界繼續依美國利益而運行。如是者,單是汽車關稅一役,主力做美國汽車市場的日本、南韓和歐洲車廠勢成最大輸家,美國車廠的海外收益亦高危,皆因貿易反制隨時殺埋身,最終美國勞工是多了還是少了職位,美國消費者即使獲得白宮減稅,能否抵銷消費品普遍漲價所得的衝擊,得放長雙眼等着瞧。
未來一周重頭戲,乃美國於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的細節,屆時對於美國以至全球經濟衝擊有多大,將會逐漸明朗化。競爭力遜色的美國在全球化下未能獲得利益最大化,所以決心推倒重來,製造產銷的分布不再依競爭力來主導。如何處理產能問題,就成為各國須正視的問題。類似中國,雖然對美國出口汽車不多,但都在千方百計催谷本地汽車銷售,消化產能,除了對相關消費施以財政補貼,透過升級汽車智能化來延續產品換代動力和投資熱潮,以及拓展東盟等市場,就成為主要對策。
可日、韓、德國等美國盟友,對美國汽車市場有所依賴,如今都十分閉翳,出口業受衝擊,將拖低經濟景氣;若作出反制,或引來對美貿易戰再升級;而與美貿易關係緊張,亦勢必為美國的盟友關係帶來挑戰。應對之策,是徹底放下全球化的包袱,重新評估世界經濟需求分布,調整市場戰略,加強區域內具有共同利益的經濟體深化合作,為產能尋求新出路。
不過,歐美與亞洲的文化始終有別,在美國大行保護主義,但勞動資源卻未能配合之下,製造商不欲放棄美國市場,迫於無奈在美設廠,實行分散式製造的同時,得設法加強遠端控制、調控生產線,甚至全面數碼化,自動化以應對挑戰,而這也成為推動各地加快創科發展,並加強拓展非美經貿連繫。在這個背景之下,中國若能交出可行的治理經濟方案和重構產業鏈的綜合解決方案,有望成為區域化經貿發展的核心之一。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