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古往今來,經濟從來都離不開政治。美國特朗普政府上任後,無差別地揮動關稅大棒,除了引發全球產業鏈重組,拖低世界經濟增長,激化通脹風險外,利益大洗牌,也勢必牽動地緣政治大變天。昔日美國的盟友,如今都要好自為之,戰戰兢兢重構與美國的利益關係,西方利益集團基礎被削弱;反觀一直被視為「戰略敵人」的中國,說不定能在美國這生意人總統主政下,在各項制裁的同時,也能尋求在共同利益上合作。世事如棋局局新,得放下昔日框架,以全新視野來評估未來的世界大局。
本周全球都屏息以待美國公布的所謂「對等關稅」內容,特朗普聲稱將針對所有國家。作為美國盟友,如歐盟、日本、南韓、加拿大等都不能幸免。反而,美國最先開打貿易戰的中國,基本上已為最壞情況打算,更何況過去5年中美貿易規模大減。嚴格而言,對於眼前這場全球貿易戰,作最充分準備的就是中國。
反觀歐洲,此刻顯然十分閉翳,過去軍事上一直靠美軍分散費用和風險,如今此情不再。歐洲汽車工業主要出口美國,如今美國關稅大棒殺到,歐元區老大哥——德國自身難保,其他成員國就更多問題。如何應對通脹,製造產業轉移、就業等一系列問題,頓令歐元區的投資景氣蒙上陰影。
反觀英國脫歐了,冇包袱反而一身輕,英美簽訂貿易協議的機會頗大,未來美國與歐洲的避險資金,部分料會選擇在英國落腳,變相讓英國成為這場全球貿易戰其中一個贏家。
在亞洲,日韓一直是美國在區內的戰略夥伴,可特朗普對兩者皆看不上眼,也不急於談貿易協議。雖然不少日本車企已在美國設廠,但美國是日本車主要出口地,如何重構美日雙邊貿易關係,只怕不是一年半載可以有結論,也令日本央行更難掌握貨幣政策時點。政經狀況更差的南韓,處境更嚴峻。在這個背景下,近日中國、日本及南韓在首爾舉行部長級會議,共同表示要加強自由貿易,加快全面三邊貿易協定談判,來得並不意外。畢竟跟世界老大的美國關係不明朗,箍實世界第二的中國,在區域內加強協作各取所需,以緩減來自美國的壓力,是理性不過的做法。
當然美國要是真的與全球為敵,眼中只有美國獨贏,變相就將過去領導的國際關係推翻重構。全球利益大洗牌下,對中國也許不一定是壞事,畢竟中美打貿易戰已5年,至今中國經濟仍穩定增長,在創科領域更能挑戰美國,足以說明今時今日中國既是美國的勁敵,也是亞洲區內能穩定經貿狀況的強核心,鄰國亦愈益重視與中國的關係。
即使是美國各大型企業,亦不能放棄中國市場。近日各大美企高管便雲集中國參與論壇,對中國資本與消費市場等機遇都予以高度期待,皆因美企巨頭深明,美國新政必損及自身經濟,無論未來資金是流往英國,抑或中國,甚至加注買黃金,都在說明增加非美投資,分散風險已成為市場共識,對全球長期資金流向及經貿發展格局有重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