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搞科創在在需財 中美資本市較勁

新聞觀看次數:2.1k
香港時間
04月02日(三)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創新科技的能力,是新經濟時代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故必屬大國博弈的主戰場。不過,在工業4.0時代,發展創科,在晶片、數據中心、軟硬件研發等領域,可謂在在需財。偏偏全球貿易戰下,世界經濟產量面臨收縮,融資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中美都要力保資本市場活躍度,確保融資功能運作暢順,既挺着資產價格,也服務科創產業。當中國資本市場重現生機,中、美兩地的資本市場競爭「搶錢」也必然會加劇,會否引發特朗普政府使出金融制裁打擊中港資本市場,不得而知,反正這狂人作風不可理喻,得作好最壞情況的預案,有備無患。
如無意外,本周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講的「對等關稅」內容揭盅。白宮肆意放棄自由貿易,改變世界貿易規則,要世界聚焦在「美國利益」這單一條件上重組產業鏈,將過去美國製造業長期缺乏改革,以及依賴增發美元舉債度日的惡果,諉過於貿易夥伴對其不公平,要「撥亂反正」云云。美資得將資金和生產留在美國,僱用美國人,投資美國;而外資要經營美國市場,也要到美國投資設廠,否則就要嘗特朗普的關稅大棒。
日本作為美國盟友,日資基金軟銀隨即示好和應特朗普的號召,近日有指其投資美國的金額可能增至一萬億美元,當中包括5,000億美元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項目,並推進機械人及半導體項目等。如斯誇下海口的巨額投資,最終兌現多少,不得而知,有指軟銀正尋求165億美元貸款,也不讓人意外。
同時也傳來美國AI戰略科企OpenAI已完成400億美元融資,令估值增至3,000億美元,是項融資正正就由軟銀牽頭注資。諸如此類的操作不難見到,美國發展AI等科技需大量資金,也需盟友合作共同投資,做大個場(市場規模),做靚盤數(資產估值),所以美日科技的合作,絕對是出於戰略考慮。
再看中國,已起步推動汽車智能化發展,今年以來,3家中國車企已在股市集資共約900億元,可不是小數目,也印證以中國資產為主的港股融資功能恢復,看好中國智能化產業發展的資金樂意押注相關的中國戰略個股。
可以預期,隨着AI大模型DeepSeek一炮而紅,將有更多中國初創冒起,善用港股這接觸國際資金的金融平台融資支持發展。所以說,港股背負的是構建中國資產定價權的使命,非單止不能再如過去幾年般「躺平」,更要積極完善各項服務金融科技的融資服務,將市場做大做強。
反正美國有納指,中國也有港股科指,兩大市場爭奪國際資金的情況將愈趨激烈,暫看只要通脹受控,各地利率趨平穩,全球市場能容納到中美兩大資本市場百花齊放;惟若全球貿易戰過火位,互作反制下,打擊經濟產值的同時,更增加滯脹風險,掣肘貨幣政策寬鬆度,屆時資金只有選擇往更具能見度的市場尋求機會,中國以至整個亞洲市場及中東市場,能否抱團做好非美市場體系,以抗衡美國風險,就成這場資本戰勝敗的關鍵。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