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電潛艇狀態差 澳洲轉型核艦隊惹疑

2023年05月01日 17: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澳洲決定斥資3,680億澳元(約1.9萬億港元),在美國及英國協助下組建核動力潛艇艦隊,被視為該國「向北」及「向海」戰略應對中國的重要舉措。澳洲傳媒周一(1日)報道,澳洲皇家海軍現役6艘柯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中,踏入今年只有一艘保持隨時戰鬥的狀態,令人質疑是否有能力操作更複雜的核動力潛艇。
根據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核動力潛艇合作計劃,澳洲從常規動力潛艇轉型至核動力潛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30年代初期至中期,澳洲向美國採購至少3艘二手維珍尼亞級核動力潛艇;第二個階段是2040年代初期至2060年代,澳洲開始交付自行建造的AUKUS級核動力潛艇,最終配備8艘。為了確保維持水下戰力,柯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2026年開始延長使用壽命,最後一艘2048年退役。
澳洲廣播公司引用官方數據、衞星圖像、新聞報道,發現柯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艦隊2016年至2021年的狀態非常好,但之後問題陸續浮現。根據澳洲皇家海軍制定的目標,艦隊指揮官在任何時候應該有4艘潛艇可以使用,餘下兩艘則接受深度維修。惟2021年9月,希恩號及沃勒號被迫退出前線,前者嚴重入水,後者數周內兩度入水及起火,導致整支艦隊只餘下兩艘潛艇可以使用,意味作戰能力削減一半。
禍不單行的是,AUKUS核動力潛艇合作計劃今年3月13日公布前,澳洲皇家海軍減至只有一艘柯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可以使用,原因是維修出現延誤、新冠疫情影響、需要時間從上述提及的入水及起火事故恢復過來。澳洲皇家海軍司令哈蒙德(Mark Hammond)承認這兩年無法達到作戰目標,指新冠疫情及供應鏈問題導致維修階段超出規定時間,但有信心可以克服困難,並預測潛艇作戰能力未來12個月正常化。
柯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1996年至2003年期間服役,它們原定2020年代中期陸續退役,但現時需要延長服役,確保與核動力潛艇順利交接。哈蒙德承認澳洲面對的印太地區戰略形勢,是數十年來最複雜及最有挑戰性。對於澳洲最快2030年代初期才首次擁有核動力潛艇,他表示:「若說這不是高風險便是誤導,當然這是高風險。」
報道提到,延長柯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使用壽命的工作,包括更換柴油引擎、電池、電子系統,估計總共耗資60億澳元(約312億港元)。澳洲皇家海軍指潛艇接受深度維修的同時,順道更換上述核心部件,預計每艘僅需時兩年完成。惟分析認為軍方想得太樂觀,似乎沒有考慮出現延誤的可能性,隨時只有更少潛艇可以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