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特朗普任內曾經訪華。(Getty Images圖片)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歷來對北京態度強硬,2016年當選總統後,與時任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接受祝賀,上任伊始就履行競選承諾發動貿易戰,向大量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他後期重用對華態度強硬的時任國務卿蓬佩奧,採取數百項針對中國行動,並在翌年卸任前夕取消解除美台官方交往限制,形同挑戰「一個中國」原則。
特朗普於2016年12月候任總統期間接聽蔡英文的電話,成為自1979年美台斷交後雙方領導人之間首次直接對話。翌年就職總統後,特朗普對總值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他2018年初批准國家安全戰略文件,當中的印太框架尋求遏制北京,太平洋司令部也在同年易名為印太司令部。美國司法部更發起「中國倡議」,致力瓦解大陸在美國的秘密活動。蓬佩奧2019年在外交層面連番公開指摘北京試圖成為國際主宰,特朗普同時尋求與北京達成貿易協議。
2020年是中美關係變化最大的一年,兩國經過多年關稅戰和談判,於1月簽署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但新冠疫情蔓延至美國本土後,特朗普把責任歸咎於中國,使用「中國病毒」稱呼新冠病毒,激化本土反華主義。特朗普政府同年對中國採取至少210項公開行動,其中司法部推出22項行動包括起訴和逮捕,國務院60項行動包括簽證限制和旅行警示,聯邦通訊委員會6項行動包括指定華為和中興為國家安全威脅,國防部23項行動包括過航台海。
單在2020年,美國海軍軍艦13次過航台海,遠超上屆總統奧巴馬執政時期的每年1至3次。特朗普任期後半段向台灣出售總值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的軍火,包括奧巴馬政府先前阻止的F16戰機,以及100枚魚叉海岸防衞系統反艦導彈,贏得台灣政府和民間支持。他也於2020年簽署行政命令,終止對香港的特殊待遇地位。匿名美國官員直言,採取極端行動並非華盛頓建制派思維,但特朗普政府以行動證明,讓中國付出經濟代價不會讓世界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