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鄉郊體驗光污遺害 中學生研智能感應燈奪冠

    香港時間
    2019年05月26日(日) 21:4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獲獎師生親身向市民講解作品如何應用STEM知識,減少光污染的不良影響。(港大提供)
    1/2
    在人煙稠密的香港,光污染問題非常嚴重。粉嶺救恩書院的作品「風琴式光暗漸變智能感應燈列」,運用3D打印、可編程微控制器、位移和超音波感應器等技術,構思了智能感應燈列,令街燈燈光根據人流調節光度,以減少所需使用街燈亮度及數目。
    此作品獲得由香港大學舉辦「減少光污染創意燈光裝置STEM設計比賽」的冠軍,更於「2019年香港科學節」中展出,獲獎師生親身向市民講解作品如何應用STEM知識,減少光污染的不良影響,回饋社會。
    「減少光污染創意燈光裝置STEM設計比賽」由港大物理系、電機電子工程系和嗇色園主辦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台合辦,共有8間學校的中學生參賽。每隊參賽隊伍須提交一份有助減少光污染的戶外燈光裝置及技術書面報告參賽。
    粉嶺救恩書院五名中五學生到上水圍實地觀察,了解村民受街燈燈光侵擾的情況後,構思了「風琴式光暗漸變智能感應燈列」,令街燈燈光根據人流調節光度,以減少所需使用街燈亮度及數目。評審團之一、綠惜地球創辦人及總幹事劉祉鋒表示,同學充分了解由街燈和廣告招牌引致的光污染,假如他們簡單和創新的手法能夠實行,定會比現時政府推出的《戶外燈光約章》更有效。
    粉嶺救恩書院的作品「風琴式光暗漸變智能感應燈列」獲得冠軍。(港大提供)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