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洞生物多樣化 環團建生態池塘助復修

201911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調查期間,首次在沙螺洞發現屬「瀕危」盧氏小樹蛙。(綠色力量提供)
香港一直被視為石屎森林,但原來郊外的生物多樣性亦十分豐富,有環保團體於沙螺洞進行調查及保育,發現有上百種蝴蝶,另有蜻蜓及兩棲及爬行類等物種,更首次於沙螺洞錄得盧氏小樹蛙及大頭蛙,惟一些本地常見的蜻蜓卻沒有蹤影,相信是由於沙螺洞屢受外來物種入侵及人為破壞影響,令物種的多樣性正逐漸下跌。團體將在當地展開濕地復修工程,建造生態池塘及人工沼澤,望復修當地生態環境。
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表示,沙螺洞生態價值高,排名僅次於排第一的后海灣。單又指,以前有不少農民在沙螺洞種米,棄耕後成為淡水濕地。惟沙螺洞一直缺乏管理,屢受到人為破壞,包括捕捉花鳥蟲魚、玩四驅車,加上有外來物種入侵,令沙螺洞「五勞七傷」,生態環境受到威脅。
為復修濕地及孕育更多物種,綠色力量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贊助950萬元,開展「沙螺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2018至2020」的保育項目,涵蓋面積與九龍公園相約,約11.5公頃土地。團體於去年4月起進行共17個月的生態基線調查,發現沙螺洞的物種有樣性有改善。
綠色力量助理教育及保育袁欣鈴表示,調查涵蓋六種生物類別,包括錄得128種蝴蝶、56種蜻蜓、36種兩棲及爬行類、13種淡水魚、11種哺乳類及151種植物,並在該地首次錄得的盧氏小樹蛙及大頭蛙,前者屬香港特有物種,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色名錄內列為「瀕危」。大頭蛙亦不常見,只有少數新界地點有記錄。
袁續指,沙螺洞素有「蜻蜓天堂」的美譽,佔全港蜻蜓物種65%。團體此階段錄得屬「瀕危」,只在香港、福建及廣東有記錄的克氏小葉春蜓;本地較少分布的琉球長尾蜓、全球體形最小的侏紅小蜻及三角麗翅蜻。惟過去是當地靜水濕地常有記錄的六斑曲緣蜻,在調查中只出現過一次,而本地常見的紅蜻,在調查中亦未曾出現。
上述調查可作為檢討及復修濕地工作的參考,團體亦已獲城規會批准有關土地用途申請,本月起復修昔日水利系統,建造生態池塘和人工沼澤,為各種物種提供棲息地,改善土地儲水能力,控制外來植物擴散及打擊具破壞性的人為活動。單家驊補充指,期望物種增加得愈多愈好,「令到啲生物返番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