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東網透視:鞍山探索館年均2萬訪客 體驗昔日礦場

    香港時間
    2020年01月18日(六) 04: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探索館前身是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信義會恩光堂建築群。(何青霞攝)
    1/5
    馬鞍鐵礦場遺址位於馬鞍山村附近,由2015年啟用的「鞍山探索館」負責有關保育工作,館內保留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信義會恩光堂禮拜堂,展出昔日礦工的生活,更有模仿礦場的場景,供市民拍照「打咭」留念,單在2018/19年度,約有2.4萬人次到訪。負責活化項目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近年研發應用程式,讓市民在程式內多角度欣賞昔日礦場的面貌,以及了解馬鞍山的生物多樣性。
    香港採礦活動在上世紀50丶60年代盛極一時,探索館前身是信義會恩光堂建築群,包括禮拜堂丶學校丶戰後救濟品儲存倉等數座建築物,與鄰近逾百年歷史的鐵礦洞入口和礦場警衞室等遺跡,在2016年獲評為二級及三級歷史建築物。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服務經理樊文韜指,村內的礦洞遺址在本港境內絕無僅有,礦場於二戰後主要向日本供應鐵礦砂,每日產量達800噸,全盛時期山上居住4000多人。現時村內仍留有多個已停用的礦洞口,亦有不少礦工後代在村內居住,為加強保育,該會在2017年舉辦全港首個礦山挑戰賽活動,近年更研發應用程式,包括可360度欣賞昔日礦場的面貌,增加市民對探索館的認識。
    探索館位於馬鞍山村上村,每逢星期五、六、日及公眾假期,由早上10時至下午5時開放,市民可免費入場,
    館內有模仿礦場的場景,供到訪市民拍照留念。(何青霞攝)
    昔日礦洞已封閉。
    鞍山探索館展出昔日礦工的生活面貌。(何青霞攝)
    樊文韜指,近年研發應用程式,增加市民對探索館的認識。(何青霞攝)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