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葛珮帆同莫乃光寸爆高官冇智慧。
1/3
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下,好多市民都唔敢外出,政府更兩度實施特別在家工作安排,又暫停多項實體公共服務。其實全球各地近年正積極發展數碼政府,方便市民足不出戶辦理政府服務,喺疫情之下更見其便捷之處。不過,本港發展數碼政府工作仍然大落後,多名議員批評政府並無善用科技,依家仲用緊上世紀推出嘅「數碼證書」作身份驗證,更寸爆政府官員冇智慧。唔知成日將智慧城市掛喺口邊嘅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實際幫香港增加咗幾多智慧呢?
疫情之下,唔少市民都想喺屋企可以處理到日常事務,但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Charles)前日(27日)就喺Facebook上發帖,提到運輸署要車主持有數碼證書先可以喺網上申請續牌,但佢就鬧爆數碼證書係上世紀嘅產物,根本冇乜人會用,批評連續車牌都唔得嘅政府,仲好意思講智慧城市?
Charles仲狠批數碼證書自廿幾年前推出開始已經係失敗,就連唔少政府部門都唔選用。佢舉例指,喺數碼證書推出初期,稅務局曾經用過數碼證書作網上報稅時嘅身份驗證,但之後發現冇乜市民用,好快就選擇棄用,並改用其他方法作驗證。莫反問,查實依家只有好少政府部門仲有用數碼證書,又有咩誘因吸引市民用呢?
Charles仲講到,廿幾年前推出數碼證書時連智能手提電話都未出,其設計仍舊以桌上電腦為中心,雖然政府將數碼證書嘅載體由磁碟、光碟轉變成「USB手指」,但就指出依家市民習慣用手機,反問可以點用?雖然政府近年打算推出「數碼個人身份(eID)」作取代,但礙於採購程序僵化,所以都未必能夠加快實行。
議員葛珮帆(EQ)亦指,數碼證書屬上一代科技,僅喺商業有較多嘅應用,又話eID最快喺年中先推出,但要到2022至2023先可以全面普及,但佢同時指出,即使未來有eID,都要各部門願意使用先推廣得到。被問到創科局喺推展智慧城市方面咪有不足之處時,EQ認為有創科局一定好過冇,又批評唔少政府部門同官員都欠缺創新同善用科技嘅思維。話時話,疫情就好似照妖鏡,無論係政府嘅防疫抗疫能力,又或係政策不足,都一次過現晒形。

葛珮帆批評不少政府部門和官員都欠缺創新及善用科技的思維。

莫乃光質疑政府推動智慧城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