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3
內地《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在2019年於香港機場遭人禁錮和襲擊,案件於今日(8日)審訊,法官李慶年期間批評律政司在原審時,並無向法庭提供足夠協助,事後卻積極覆核原審法庭的判決,令下級法官「食晒死貓」,被批評「錯到無可再錯」。有議員斥律政司及法官互相批評並不恰當,兩方同樣有不完善的地方,導致有嚴重案件被輕判及多名被告棄保潛逃,促盡快進行司法改革。
李官在聽取辯方求情後表示,法庭判刑時必須衡量示威事件對社群的影響,更慨嘆:「如果我接納晒辯方所講嘅嘢,上訴庭又會譴責我錯到無可再錯,有政客又會叫我哋進行司法改革」。
李官形容下級法官現時情況「好嚴峻」,辯方要求法庭輕判,惟輕判後律政司積極覆核刑期,上訴庭又會譴責原審法官判刑過輕,「永遠都係基層法官衰」。李官說:「以前楊振權副庭長唔係咁架,最多係唔同意你嘅法律觀點,邊有依家咁(上訴庭)話你『錯到無可再錯』」。
李官批評律政司檢控官在原審階段未就判刑給予意見,待到上訴時才「表達立場」,令下級法官「食晒死貓」,而且「不斷被人有組織地煽動仇恨同攻擊」。
身兼執業大律師的議員梁美芬形容,李官的言論是藉機「埋怨」,惟認為律政司及下級法官互相批評並不恰當,社會觀感欠佳。梁指,律政司及法官均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執法、檢控及法庭三大部分均有份拖延案件審訊,是「一層層積壓落嚟」,律政司有責任監督,惟內部亦有一些搞事份子,以致出現「甩轆」情況,多次「放生」被告。
法官的表現亦屢被質疑,梁表示,留意到特別是2014年違法佔領行動(佔中)、反修例風波中的案件,法官很多時基於自身的政治理念而「講多咗」,表達太多對被告的同情說話,會打擊市民對司法機構的公信力。梁直指,「司法機構最好都係講法律」、「蒙上雙眼做正義女神」,只基於法律觀點進行審訊則最合適,梁促請應盡快重整整個司法機構的形象,重新獲取市民信任。
至於另一名議員周浩鼎同樣認為裁判官的整體質素值得存疑,很多時判出的刑罰過輕,甚至錯誤使用法律原則,接二連三地犯上系統性錯誤。但周浩鼎指,律政司有責任就量刑不公提出上訴,惟過往提出覆核及上訴時均不夠積極,故更應進行改革。
周籲律政司不要再作「鴕鳥」,留意到公眾因量刑過輕,對司法系統的信心因而被動搖,卻一直不願進行司法改革,設立量刑委員會。周認為律政司與司法機構,對於設立量刑委員會的態度是「一齊抗拒」,惟許多西方國家有值得參考的經驗,證明並不會侵犯司法獨立。此外,周批評律政司的檢控程序「拖得太耐」,若然有足夠證據,則應及時作出檢控,否則將影響證人的相關記憶。
律政司發言人表示,檢控人員在判刑程序上擔當的角色,是協助法庭判處適當刑罰(例如是否監禁)和避免法庭犯上可導致上訴的錯誤。然而,根據已往的案例,檢控人員不應企圖透過訟辯而在判刑輕重方面影響法庭。律政司得悉今日法官在庭上提出的言論,會檢視該案例並作出適當跟進,但由於案件的司法程序仍未完結,因此律政司不適宜就案件再作進一步評論。

梁美芬批評律政司內部有人攪事,以致出現「甩轆」情況。

周浩鼎促律政司不要再作「鴕鳥」,與司法機關共同抗拒設立量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