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酒樓食肆的生意在新一輪防疫措施下大受影響。
1/2
財政預算案今(24日)公布,每名合資格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與新來港人士,均獲發放5,000港元的電子消費券,有學者質疑政府推出的消費券沒有指向性,也沒有言明是否扶助弱勢產業,擔心弱勢產業困局難解。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政府推出消費券原意是要刺激經濟,但若相關政策沒有指向性,恐難幫助弱勢產業。現時香港某部分產業並非沒有發展潛力,而是受到防疫措施的影響而經營困難,政府推出電子現金券應設定相對指向性,以支援現時較為弱勢、及在疫情下需要支援的行業,如酒店、卡拉ok等,否則無指向性出招,依然「幫唔到啲需要幫嘅人」。
莊又表示,若電子現金券缺乏方向性,市民只以款項取代原定的消費,他舉例「本身要用300蚊買餸嘅,依家可能會用500蚊囉」,推斷每名市民取得5000港元後,真正額外投入消費市場的只會有500至1,000港元。

莊太量指電子消費券需有時限及指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