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組織早前由蠔民提供的蠔殼建立蠔礁。(受訪者提供)
1/3
港人愛吃海產,但飽腹以後,剩下來的貝殼又變成垃圾到堆填區。有環保組織今(21日)指,成立香港首個收集,回收廢棄蠔殼、青口殼、扇貝殼等貝類殼的計劃,與餐廳合作,把收集得來的貝殼消毒,可過濾水源之餘,更能建成蠔礁,有助海洋生物的覓食與生長。組織指由去年9月至今已收集到4.7噸蠔殼。
根據環保署最新數字,在2019年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量平均每日為11,057噸,廚餘佔最大部分,佔30%。香港大自然保護協會今表示,在去年9月起,與香港遊艇會、淺水灣影灣園露台餐廳等9間餐廳合作,收集顧客進食後剩下的蠔殼,然後把蠔殼運送到位於元朗下白泥的回收點攤放暴曬消毒,然後把蠔殼入袋,送往適合水域,希望用以在明年於吐露港榕樹凹建立一個新蠔礁,有助海洋生物的覓食與生長,計劃至今已收集到4.7噸蠔殼。
其實,組織早在2018年在流浮山,與2019年吐露港榕樹凹進行兩個試驗性質的蠔礁,由蠔民提供的蠔殼建立蠔礁,結果均顯示在海岸發現逾80個物種,當中95%在蠔礁中發現,更有近60%屬該地獨有,期間發現一種香港未有紀錄的小蟹,證實蠔礁能成為該水域的海洋生物的覓食地及育苗地點,故打算推展計劃,並嘗試在餐廳收集「原材料」。
組織又指,現與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研究顯示,7立方米的蠔礁可過濾相當於一個奧運規格游泳池的水,而且蠔類的生長需要依附於堅硬表面,蠔殼是其中一種最合適的物料。

收集到的蠔殼會入袋,再送往適合水域。(受訪者提供)

香港大自然保護協會與餐廳合作成立香港首個回收廢棄貝類殼計劃。(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