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日 (四)
  • 繁體
  • 简体
   賽馬會菁英盃決賽: 理文 VS 冠忠南區
賽馬會菁英盃決賽
理文 VS 冠忠南區
東網視頻
電子報
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引進新水底定位技術 克服誤差

    香港時間
    2021年07月25日(日) 00: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水底定位技術結合多種無線傳訊技術,精準地探測珊瑚群落的定位。(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圖片)
    海底世界變幻莫測,值得探秘研究,惟以往所用的水底探測技術有一定限制,未能確切定位。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SKLMP)去年從荷蘭引進嶄新的水底定位技術,結合多種無線傳訊技術包括人造衞星GPS﹑水下聲納﹑WiFi及藍牙,能克服以往的定位偏差問題,精準地探測珊瑚群落的定位、範圍、覆蓋率與品種。技術同樣適用於水底拯救,希望日後可廣泛應用。
    由於水底未能使用全球定位系統,團隊指以往一直是在船上運用全球定位系統,配合下墜式攝影系統來進行海底調查,但由於攝影儀器隨水流影響,水面水底位置有一定偏差,而且未能準確得知海床深度,加上香港海水能見度較低,增加記錄難度。
    團隊於去年從荷蘭引入全新的水底定位技術,可透過三條長形浮標在水底研究範圍進行三角定位,浮標有一半露出水面,水底部分利用聲納系統,連接潛水員使用的平板電腦,水面部分則使用全球定位系統,新技術可以準確運算,得知潛水員的位置,而且海底攝影出來的影像會附有數據位置,影像會有6成重疊來製成地圖。
    新技術可將下墜式攝影系統的水深5至8米誤差減至0誤差,也可有效運用在水底拯救中,能更迅速準確地拯救。新技術耗資30萬元,團隊期望未來可以引入水底機械人,配合人工智能進行海底調查,有助更準確進行監測。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