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3
市區重建局早於2005年斥資1億港元開展灣仔茂蘿街活化試點項目,重建項目涉及茂蘿街及巴路士街相連兩列共10幢二級歷史建築的戰前樓宇。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12日)撰寫網誌時表示,在訂立茂蘿街的新定位營運後,將於本周末(18日)開展首項公眾活動《光影樹下•願望成真》,包括設立首棵高達4.5米的互動光影「許願樹」,讓市民許願。
韋志成稱,茂蘿街建築群在2013年大致完成復修,其後訂出「藝術社區」為營運主題,並向香港藝術中心批出營運及管理合約,並於2013年對外開放。時至2018年,項目改名為「茂蘿街7號」,市建局接手項目的營運和管理,並在諮詢300名持份者後,以「築動文化‧連繫生活」為項目新定位。爲此,市建局採用四項營運策略,包括「文化探索」,以創新手法展示灣仔區的傳統工藝和飲食文化;「新舊互動」,讓傳統行業和創意產業一同交流;「鄰里連結」,形成一個社區「聚腳地」及「生活體驗」,透過舉辦主題活動讓項目成為其中一個社區活動熱點。
韋表示,在新營運方針後,將舉辦首個公眾活動,讓市民許願。該局將在茂蘿街7號的休憩空間豎立一棵4.5米高的許願樹裝置,為首棵設於市區的許願樹。韋稱,此樹取材自茂蘿街7號內一幢唐樓的故事,昔日項目內一幢唐樓的屋頂曾出現一棵「飛榕」(因雀鳥叼來種子跌在屋頂的牆壁罅隙之間而種下的榕樹),並生長多年,陪伴街坊成長。然而,當「飛榕」生長至8呎高時,超出樓宇的負荷,同時根部生長造成結構破損和滲水等安全隱患,便被移除。故此,該局以「許願樹」裝置,把居民對飛榕的集體回憶傳承,將「飛榕」帶予社區的祝福延續下一代。
韋說,每位來許願的市民,只需要站到樹的中央,向許願樹說出願望,整棵許願樹便會亮起五光十色的幻彩光效,同時播放特色音樂,寓意已收到許願者的祈願。同時,於每日指定時間,將會有指定音樂人展示一段《聲光合影》的燈光匯演,訴說灣仔由老香港演化至繁華大都會的歷史旅程。
目前茂蘿街7號活化後,提供一萬多平方呎的商舖面積,當中包括老店經營及新興文化概念經營的食肆等進駐,促進社區的多元發展。

市建局將在茂蘿街7號豎立一棵4.5米高的許願樹裝置。

市建局於2005年斥資1億港元開展灣仔茂蘿街活化試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