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中環街市重於保育價值 梁以華:保育項目需帶領社會向前

    香港時間
    2022年02月12日(六) 02: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環街市於去年成功活化重開,吸引大量民眾前往。
    中環街市早於去年8月完成活化重開,更從百年歷史建築搖身一變成為城中打卡熱點,吸引了大量民眾到訪留影。「城中綠洲」社區諮詢委員會、香港建築師學會古蹟及文物保育委員會前主席梁以華表示,中環街市是香港往年保育工作的試點,形容其工作如摸着石頭過河,但慶幸仍掌握到重點,應保育建築物的價值,而非零散組件。梁又稱,保育項目需要帶領社會前行,認為當時的「願景」較「要求」重要。
    市區重建局發表網上文章指出,政府於2009年委託市建局保育和活化中環街市。重建歷時18年,梁以華表示,由2007年民間開始要求保留天星碼頭開始,香港的保育意識始逐漸抬頭。至2009年,市建局就如何處理中環街市進行公眾諮詢,當時仍未有足夠經驗保育現代建築,而PMQ元創方、大館、南豐紗廠等建築物,均都未開展復修及保育工程。
    為了保存中環街市,梁認為保育歷史建築固然需確保結構安全,但重點應是保存代表建築物時代風格的特徵元素,且保育項目需回到初衷,保育建築物隱含的精神與當初的設計意念。梁又指出,公眾對保育的期望永遠在演變,故保育時亦要避免與公眾期待產生落差,故保育時應要由「跟從」轉化為「帶領」公眾期望,並帶出前瞻的訊息讓公眾反思,香港的社會未來應要如何保育。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副教授容曉君博士又指出,中環街市具備地理優勢,連接地鐵及半山,貼近市民的日常生活,且餐廳小店的消費水平不算太高,鼓勵本土小店進駐,可見與以往城中的保育活化項目有所不同,亦因此令項目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度更高。加上若可連結區內其他古迹景點如元創方、大館等,或可帶動區內古迹遊,帶來協同效應,或令發展更佳。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