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論文指本港海平面將會上升20厘米 預測珠江三角洲或被淹沒

    香港時間
    2022年02月18日(五)
    18:30更新13:07建立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全球暖化影響下,香港亦不能幸免。
    1/6
    氣候變化與生活息息相關,尤其全球氣候暖化令水位上漲,沿岸低窪地方或被浸。裘槎基金會今日(18日)發表氣候變化調查,指出本港正面對海平面上升、氾濫、熱帶風暴、極端熱浪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估計本港海平面將會上升20厘米,亦引述天文台預測本港氣溫會於本世紀末上升最多攝氏5.5度,並預測香港在21世紀的濕球溫度,假若濕球溫度超過攝氏35度,身體就無法通過排汗的方式來散熱,從而導致體溫過高,亦引述論文指珠江三角洲的大片地區,包括后海灣地區,可能會被海平面上升所淹沒。
    是項調查以學術搜索超過1,000份針對香港與珠江三角洲與氣候變化風險的科學論文,並經過多次篩選,參考30名學者、政府官員及商界的意見,挑選出20份科學論文,以協助各大公司及機構評估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及實施適應的措施,並且找出與氣候變遷影響相關的實體風險。相關的20份科學論文已上載至其網站供市民參閱。
    被問到港府如何處對氣候變化對本港所帶來的挑戰,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首席發展顧問和訪問教授陸恭蕙表示,港府需與深圳、廣東、澳門等江三角當局合作,處理區域性問題,並以水位上升為例,多地相對相似問題,各地政府作研究後,共同商討指標,如何提升建築物的抵禦程度。與此同時,港府應與外國合作,參考面對類似挑戰國家的對策,例如荷蘭等,借助他們的經驗助改善本地的建築設計。
    有論文指珠江三角洲的大片地區或會被海平面上升所淹沒。
    裘槎基金會挑選出20份科學論文,並上載至其網站。
    有論文預測香港若濕球溫度超過攝氏35度,身體無法排汗散熱致體溫過高。
    陸恭蕙指港府應參考其他國家經驗,改善本地的建築設計以應對潛在挑戰。
    水平線持續上升下,香港沿岸的低窪地帶或遭淹浸。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