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警「孤狼」死因研訊 臨床心理學家指死者無病但理想主義

202212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名臨床心理學家何穎思(左三) 及張傳義(左四)先後作供。(楊佩珊攝)
去年7月1日銅鑼灣發生男子刺傷警察後自戕死亡的事件,死因裁判法庭今天(6日)就50歲死者梁健輝的死亡事件繼續研訊。2名臨床心理學專家作供,指死者為人追求完美及理想主義,希望世界變得更好。專家分析認為死者可能有「替代性受害」及「極端執念」,但並非患精神病或心理病。本研訊所有證人已作供完畢,預計死因裁判官明天會引導陪審團,以及讓陪審團退庭商議。
隸屬警隊的臨床心理學家何穎思作供,她根據警方提供的資料及文件撰寫了一份報告,分析死者為人有條理、仔細、生活模式穩定,對將來有部署。但可能有完美主義、有主見、道德觀較高、有自己性格,特別容易記住及放大別人做得不好的事。何認為被告理想主義,認為每人都有責任令世界變好。死者經常透過新聞看到他眼中的受害者,從而覺得自己都是受害者,以心理學來説屬於「替代性受害」,這並非罕見情況,但去到某程度,再加上本身的性格。或會觸發極端行為。
香港心理學會副會長張傳義撰寫的報告同樣指出死者為人勤奮、細緻、認真、做事有條理、一絲不苟,組織及策劃能力強。張認為死者完美主義、有二元理想主義傾向,認為非黑即白、非敵即友。張認為以死者的學歷背景及成長年代,他的職業進程與理想的有落差,推論死者可能有很大挫敗感,認為自己的才華不被賞識、世界對他不公道,死者或會將自身感覺投射在社會政策層面。張認為死者有「極端執念」,即是不合理但又持續的信念,但與妄想及癡迷不同,執念通常為擁有者津津樂道,或會被放大,執念並非疾病,但通常具破壞性。
案件編號:CCDI-555/2021